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
每次都想提笔来描写母爱,但是却不知如何下笔。《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母爱是无法描写,只能用心去感受。”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他人生最失落时,彷徨时所做的,他那时腿残废了,而地坛则是作者逃避现实的风港,而他那时却忽略一直为他沉默的母亲的感受。
我觉得全文的情感线索是围绕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是把地坛、母亲与“我”三者联系起来,作者的母亲是位平凡的母亲,但平凡中又显示着她的伟大。
她的平凡在于她与所有的母亲一样都那么疼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她选择的爱的方式不同,当自己子女因受到重大的打击,以致心灰意冷时,常常会选择一个宁静而荒芜的地方逃避现实,来抚慰自己心灵上的伤口,而大多数母亲会说你不要想不开,别忘了你还有母亲,别丢下我。而作者的母亲却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劝解自己的儿子,而是由着自己的儿子做任何决定,难道她不爱自己儿子。不,她爱。当她为儿子帮忙准备的时候,她多想问儿子你去那干什么,能不能让我陪你一起去,但是她没有,她从未求要过,她知道儿子做任何决定都会经过一番考虑,也得给儿子独处的时间,不想增重他的压力。
但是,她也会去地坛寻找儿子的身影。但是在她找到之后,却又悄悄的走了。在她母亲逝世了之后,作者才反省,最终醒悟了到底自己追寻着怎样的幸福之路。地坛很大,从而可想而知,有过儿子的车辙地方,必定有母亲的足迹。
当你真正悟懂一切的时候,往往会等到一切来不及补救的时候。有人会说:“作者的母亲伟大的超过了许多的母亲”。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了解我们的母亲吗?去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吗?有多少个人携过母亲的手上街,为母亲唱歌,记住母亲的生日,给她一个惊喜,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因为难为情,羞涩而不敢。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都做不到,听不到母亲的真心话,连自己母亲都不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评论自己的母亲。母爱没有大小之分,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趁我们还年轻,母亲还身体硬朗,让母亲的人生路程里,并不是她一个人的足迹,而是有我与她共同走过的脚印。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2
《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3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写了他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 “ 走 ” 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如:作者的母亲,她知道作者内心的苦闷,要自己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儿子,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儿子的安全才是她最担心的。从我的朋友长跑家的经历看出了他是一个很衰的人,但是他追求上进、坚持不懈。一次比一次跑的快,但是目标在一次次地提升。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不断努力着。还有一对夫妇,热爱歌唱的小伙子,一个真正的饮者老人,一个小姑娘等等。每一个人都能悟出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
其实作者史铁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二十出头时,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因为他遇到了地坛,地坛中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让作者孤独的内心找到了心灵的愈合,于是他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没有人来打搅,可以让他尽情地写作,尽情地思考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
现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的时候。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所以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要向史铁生那样不畏困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创造一个“地坛”,让自己的内心拥有一片使人清醒的,让人宁静的“地坛”。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4
我与史铁生共同走进了地坛,它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和散落的玉砌雕栏丝毫没有遮住地坛的光辉,地坛露出了它的本质: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自在坦荡。地坛洗尽了铅华,显出朴质与简约。于是,一个失意的人就摇着轮椅进入了一个废弃的园子。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从蜂儿、蚂蚁、瓢虫、露水中我仿佛嗅到了生命的气息,纤细弱小的身体却蕴藏着无尽的生机。我想,人生也如同这园子一般,可以贫困遇挫但不能屈服。一个人若是被命运击垮了,那么他岂不是连这些细小的生物都不如?
史铁生在园子里思考着死与怎样活的问题。最后他终于想通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我们生存,就要实现我们的价值,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去。
母亲对史铁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激励。可以说,园子是用自己的胸怀包容着作者,母亲是用爱包容着作者,“有过我和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这是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一个鲜活灵动的缤纷的世界,不仅让史铁生感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能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都有存在的理由,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是永恒的。我常常想支撑着史铁生以残疾的身躯活下去的力量是什么,感恩,感恩母亲,感恩生命也许是最好的答案。《我与地坛》表现的对生命的理解,值得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5
史铁生,听到这个名字大多和我一样有着初中学历的人来说都很陌生,因为他的一些散文文章没有出现过在初中教材上,只有高中以上教材才有他的作品,我也是不小心偶然的接触到了史铁生及他的作品。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用三个符号来表达,句号、感叹号、问号,那么孔子、孟子的一生可以用句号来表达,因为他们创造出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制,岳飞、文天祥等他们壮志未踌便离开了,所以用感叹号来结束,而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世上,又蒙笼的过了一生,我们这类人的一生就用问号来结束,我觉得史铁生就是用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来结束了他的一生。
《我与地坛》这是一篇励志、抒情的散文,也是一篇思念母亲及阐述母爱之伟大的文章,也是致地坛和自己人生的一封感谢信。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与地坛的一个结晶或者一个产物。“正活到疯狂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如五雷轰顶,二十一岁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情感都寄托给地坛,他在地坛思考生与死,在地坛与死神做斗争,最终他谢绝了死神的邀请,坚强的把他人生的问号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史铁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以及《我与地坛》和他的生命完全连在在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欢笑和明朗,他的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他一如既往的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出他是怎样活出意义来的。他居住在自己内心,仍旧苦苦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坚定的与未明的事物做斗争,坚定的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他的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的唤起了我们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他在《我与地坛》文中多次提到他残缺的身体,无可厚非的就是激励我们,而我们四肢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自干堕落?又凭什么理由对生活麻木?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6
史铁生在他年轻时便遭遇了不幸,只得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地坛也是不幸的公园,荒芜得如一片野地,无人问津。
但是,史铁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虽然他不停的想关于死的事,但最终,地坛与母爱唤醒了他,在一次又一次与心灵中的死亡斗争后,他最终决定活下去。他在地坛里思考人生,思考着母爱。“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人总归要活着,上帝给予我们生的机会,就必须活下去,无论命运如何,都要珍视这份生的机会,好好谱写人生。
面对人生的苦难,有的人选择了积极面对,有的人却选择了消极的逃避。古希腊荷马虽双目失明,但仍吟出《伊利亚德》和《奥特赛》;贝多芬双耳失聪,但莱茵河畔仍飘响着《欢乐颂》荷兰画家梵高虽精神分裂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但是他笔下《向日葵》仍唱响生命的赞歌。历经磨难虽是不幸,但是只要能度过这道坎,不幸也就成为了人生的垫脚石,伟人们成功就是他们能将这坎坷作为人生财富,而更多的人却倒在了困难面前。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爱他的母亲,“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遭遇了不幸,但他的母亲是理解他,爱他的,自己心里承受着更重的痛苦,也为他的儿子着想,也要安慰她,时间晚了,他也会带着年迈的身体到地坛中来找我。
每个人的母亲都是如此,都对我们给予了无限的爱,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为他们着想,母亲叮嘱我们好好学习却当做耳旁风,告诫我们不做不该做的事却不在意,当他知道我们成绩退步,犯了错误后的自责却从未被我们发现。从来都是母亲为孩子却没有孩子为母亲着想。
母爱是平凡的,是无私的,我们都马上长大成人我们也应该多为父母着想。
人生路漫漫,有艰辛有汗水也有关爱,我们要谱写自己的人生,体会这些关爱,积累磨练的财富,活出精彩。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7
《我与地坛》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这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就在这年少轻狂之时丢失了自己的双腿,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在这本书中他说过"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还有他自己也说了"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可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拒绝了死亡选择了生活。是他的母亲的爱给了他力量,点燃了他生的渴望,还有书中写到的中年夫妇,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女工程师,长跑运动员,漂亮却智障的小姑娘……他们都给了作者无数的感动。
许多人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甚至绝望,扼杀了自己的生命,而史铁生他投身于写作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看到了史铁生,我便想到了许多身残志坚的人。约翰库缇斯,他天生的残疾,但他却热爱生命,用他那清晰的头脑,很好的幽默感告诉了世界生命的坚强,告诉了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
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正视。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8
夜了,煮上沸开水,泡一杯香茗,淡淡的清香扑鼻,温润了我干涩的心,走到窗前,依窗远望,黑帷紧紧裹着我的视线。于是轻嗫一口,倍感温馨,母亲的心是我的世界,活在母爱的气息里,我感奋至及。那淡淡的景与缕缕清香交织重叠,再添上史铁生先生巧夺天工之作—《我与地坛》,读来颇有隽永深邃之气。
夜,愈见沉郁而朦胧,不知什么向我招手,带着我打开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之门。于是我想哭,可我没有,在这环境之下,仅有淡淡如流水般的忧伤,像江南少女缠绵不断,跌宕起伏的情感化作音符在微风中飘散,飘散到内心最深的低谷……
曾记教师说过:世间最伟大的是爱,尤其是母爱。在得知史铁生少量背景资料后,我试着去按照教师要求赏析这篇文章,我怎样开始有本事来体会一个大作家的感情是共同的感情,将我与作者拉得更近,原先还是感情成为我成熟的催化剂。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向我展露了一份沉郁与厚重的思想感情,深邃而透辟,文笔优美而坦诚,丝毫不乏一个作家的独特视角认识事物的共性。
作者在文中与地坛的关系渗透着看似简单实则极为丰富的感情,地坛中的风风物物,在作者感情的重染下仿佛变得灵气十足的感情,那里有人物与自然的对话;人的感情、思想间的相互碰撞,在第二部分作者贯穿的始终是对母亲诚挚的热爱,对往事的追忆,交织着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对往事的悔恨,对亲情的感悟。
我只能用我乏缺的言语来描述作者复杂的心绪以及深刻的人生启迪。
杯中茶水早尽,唯留苦涩后沁人心脾的甘甜,还有杯子的余温。我静静地驻立在那里,如张爱玲一般的享受清风,还去享受扩大的爱。
也许我没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那种对大众高尚的爱,也许我没有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那种忠贞;也许我将来没有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中那样的豪情壮志,但我有着对母爱的庄严肃敬。呵!我不失望。原先总期望所有完美的事物都被自我占有,而此刻已经不再奢求,因为我已经占有了母爱!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9
等史铁生活到他最狂妄的年纪时,老天却带走了他的双腿。使他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他绝望过、愤怒过,但最后依然好好的活了下来,没有放弃希望。
史铁生缺少了双腿,他参透了更多东西,我觉得他说的?与我想的起了共鸣。若世上都是完整的人,每个人都长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将毫无生机可言。然而,上帝造出了千千万万个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当中必能排出个好坏来,而总得有一些人有着坏模样,这样坏模样的人才能反衬好模样的人。人因为每个人不同,审判一个人的标准也有所变化,并不注意人们的外表了,而是注重他们的内心。而史铁生就是“不完整”的人,他比正常人缺了双脚,显出他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聪慧、质朴、有毅力才被表现出来。
但是,你先天差,后天就一定差吗?并不是,先天的从你来到这个世上你的父母就已经替你决定好了,你不能再改变它。你所能做的就是,改变后天的,比那些先天比你好的人更努力的学习、劳动、工作,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你比别人愚钝,那就刻苦练习;你比别人急躁,那就多读书,培养耐性;你比别人少了许多许多,那就比别人努力少的这么多倍。
可怕的是那些天资比你好的?,可后天还比你努力的人。所以,趁着些天资比你好的人偷懒的时候,快去努力吧!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0
《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我与地坛》、《合欢树》等12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双腿残废后待在地坛公园中度过漫漫时光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者在地坛中思考生死,也在地坛中感怀亲情,在这个园里他渐渐调整了自己,也向命运发出最强力的回击,这种以沉重回击沉重的行为,给予同处于迷惘中的我以巨大的鼓励。
史铁生在插队时瘫痪了双腿,回到家乡后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不断做透析来维持生命。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史铁生仔细论述了他双腿残废之后面对巨大打击而产生的生死观“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要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史铁生对于生死的哲思,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其对痛苦的体验之深切,怕是一般人所无法体会的,他的生死观使我想起《史记》中樊哙的一句话:“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一个人如果看轻了死亡的话,便看轻了许多危难。史铁生对于活的想法,在《我的梦想》、《好运设计》中以一个有趣的形式进行了叙述,通过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的命运无论如何往完美的方向设计,人生总是有缺憾的,而最好的设计是让人有惊喜也有挫折,这样他的一生才是完整的。通过这一番想象,面对困境的我们心也能宽慰很多。
《我与地坛》是这本散文集里最重要的一篇散文,在散文的后半部分史铁生讲述了一个比他更加不幸的人——他的母亲——对低谷中的他的深沉母爱,以及对母亲未能活到他自认为闯出了一条出路并获得一些成就后的惋惜,对自己在母亲在世时没有对母亲坦诚相处而悔恨。他在对自己的救赎中并没有变得自私,而是愈加珍视亲情,对于出现在地坛中又消失在地坛外的人也给予默默的关心,甚至收获过一段爱情。坚强不代表着冷漠,人在走向独立自强的途中不应逐渐关闭起自己的内心,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其内心必定是丰富的、充满人性关怀的。在另外几篇散文《合欢树》、《秋天的关怀》中,史铁生专门讲述了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墙下短记》、《黄土地情歌》、《记忆与印象》几篇散文中史铁生回忆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残废前的自由与残废后的落魄形成了鲜明对比,史铁生对于过去生活的追溯,想必是对于过去自由的缅怀吧。在我陷入低谷的那段时间,我也时常回忆过往,翻翻过去的相片和日记,追忆自由时自己的心情。
最后的《想念地坛》和《扶轮问路》是书本的中心思想所在。《我与地坛》的单篇发表之后,曾有人去地坛寻找史铁生,或者特意去地坛寻找安静。史铁生搬家之后,离地坛远了,而且地坛也渐渐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因此不再常去地坛。“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求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求地坛。”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生活的沉重,地坛是史铁生的归宿,而我们不应以史铁生和地坛为信条,应不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归宿。“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史铁生想必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悟出了“怎么活”的端倪了吧,怎么活、活得如何,都只不过是一处景观、一次际遇,而心魂是不灭的,当下的怎么活并不会影响未来的路途。
散文集《我与地坛》是我陷入低谷与迷惘时的福音,其对危难中的人们有着谆谆教诲的作用,在那段时间里史铁生的地坛即我的地坛,后来走出了低谷的时期,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追寻属于自己的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但史铁生面对苦难虽备受打击而坚忍不拔、虽自立自强却充满关怀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这位读者心中,留在千千万万苦难中却恰好读了他的书的读者心中。“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1
时光飞逝,当我重重的放下《我与地坛》时,想起其中一段描写史铁生失去双腿之后,艰难的生活下去的时候,我的感触很深。
一个失去双腿,下半生只能靠轮椅移动的人,能继续坚持活下去,并且还出版了多本书、散文集,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撼的人。我想到了自己,史铁生先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到底,我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不努力。这使我想到了很多人。司马迁、海伦·凯勒、张海迪,还有那些伟人们。他们同样是令人敬佩的。他们和普通人不同,但做出了普通人无法做出的事。他们没有自暴自弃,他们没有破罐子破摔,他们选择了与坎坷的命运斗争,他们选择了与上帝安排的命运对抗,他们选择了常人不会选择的坚难困苦。他们想过放弃,想过不努力。可他们摒弃了这些想法,最后走上了新的道路,走向了成功、辉煌和灿烂的人生。他们虽然天生比我们差,但他们最终的成就却比我们强。为什么?因为他们勇于拼搏、勇于抗争、勇于奋斗。他们虽然体质弱,但真正强大的是他们心中的勇气与力量。他们积极向上,他们顽强拼搏,他们被载入史册,成为一块块里程碑。你说,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说,你体质比他们强,但是你创造出来的奇迹远远比不上他们曾经的辉煌。
如果你想放弃,想不努力了,那么请看看他们。他们这一块块里程碑,就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与希望。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2
今天我读了《我与地毯》这本书,史铁生写的这本书从地坛开始写出了她母亲的后悔,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是挫折和苦难以及在地坛的伤感。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挫折和苦难,但是逃避不是唯一的选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挫折和苦难只是生活的调味剂不能一遇到他们就逃避。史铁生的双腿残废了,但是他去没有因为人生的挫折倒下,反而冷静的.思考,成功渡过了人生的难关。生命是最重要的,人生如梦,一个人只有一世,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活下去,而不是轻生,逃避的只是懦夫,肯面对现实活下来的才是勇者。人在世间可能会面对种种挫折,有时开心,有时郁闷,有时愤怒,有时伤心,活下去才可以改变这一切,如果不能活下去,那这些就没有意义了,人活在这世间开开心心的活一世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寻死。
史铁生度过了挫折,所以他活了下去,如果你没度过挫折,你就会死,所以,郁闷又如何,愤怒又如何,伤心又如何,活下去才是正道。
《我与地坛》这本书的写的人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史铁生。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双腿残废,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同时,他也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如果换作其他人,也许早已放弃生的希望,而史铁生没有这么做,他在病痛的折磨下依然坚持写作。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写的人在这种情形下写出的文章,代表了此时此刻写的人心中真实的想法。文章之中,写的人描写了在古园中发生的事、见到的人,唱歌的青年、女教师、长跑运动员……写的人讲述了自己心中最朴实的想法,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尊重生命,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假若我们不尊重,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就对不起你的父母,更对不起你自己!史铁生虽然十分的不幸,但是他知道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他选择了坚强的活了下去,写出了多部作品,令人敬佩。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3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当我第一次在封面上看到这行深蓝色细若蚊足的字时,仿佛收到了故友的一封简短的信,字字都是刻在骨子里的真切。于是,我轻轻翻开,带着那句话给我的亲切感走进地坛,走近史铁生。
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史铁生失去了他的双腿。这惨痛的事实让他“曾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于是他日日躲进地坛,去观察,去深思,去体味人生,去寻找希望......在地坛中看一对老夫妇走在夕阳的余晖下,听那热血的青年永不间断的唱歌,看不幸而漂亮的女孩消失在大栾树下,听长跑运动员坎坷曲折的人生......园中的这些人和这些事,创造出一片生命的森林,给予了史铁生无限的感动和鼓励,唤起了他沉睡的意志,坚定地向前。
在史铁生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永远扮演着执灯人的角色,那就是他的母亲,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力量。让我感叹于默默的、无私的母爱,它永远像涓涓细流,想隐于丛中,却着实躺在了我的心间。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那次,一回家,我就重重地把沉甸甸的书包摔在床上,对于开门后的一声问候,只是转身后留下的背影。“妈,能不能给我接到下学期的书啊。”带着生硬的语气却是说着恳求的话。“语、数、英、物、化都要么?”她却还是温柔地回答着,我便有些歉意,转头“嗯”了一声。“我去问问吧。”
第二天,当我拔开锁孔中的钥匙,就十分惊喜地看到放置在桌上的一叠书。虽然封面都是一道道白色印痕,或是有层次不齐卷起的书角,但是我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抱在怀中,视之为珍宝。开门,静坐,台灯的微黄色的光照着老旧的书页,我的眼前已不是字,而是母亲为了这几本书而奔波了身影:她走过一级级的楼梯,问过几个陌生的人,打过几通电话,才凑齐了这么几本书。于是昨日的事又将我拉进深深的歉疚当中。细思,曾经一句“早点睡吧”,就让她感动,为她剥开糖纸就让她觉得甜蜜,为她煮一碗面,就会升腾出满满的幸福......
我读《我与地坛》,读平静,读坦然,读对生命的思考;我感,感平凡,感无私,感涓涓细流般的爱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4
记得在上初中时就学过这篇文章,那时也不怎么理解史老师,今天又再一次读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两点:母爱与生命。
小时母亲经常唠叨,总是让我们感到很是厌烦,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喽,呵呵——人经常犯的错误,等到暂时失去或永远失去时才明白过来,这也许是史老师写这篇文章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吧,上了大学,背井离乡,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思念,为何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是所有人文学者都歌颂的,确实,母爱的伟大岂止是三言两语能表达的出来的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及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从文章中不难体会。
当身体的残疾及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交集在一起时,我想我们确实难以体会主人公的痛楚,但母亲的爱,母亲的去世,当这一切都相继发生并且发生后,明白就接着而来了,就如我开始说的那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曾经多少人探索过这个问题?数不过来了,这个问题确实也难以说清,但我想不管生命以怎样的姿态存在,我们都不应该轻视它的存在不是吗?这也许就是主人公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目的所在了吧。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5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带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我与地坛》拉开了序幕。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家破人亡般的悲哀,但却如此震撼我。或许这个残废一生的人躲在和他一样的孤独的古园是那么偏执又平凡,但细读过文章,才会明白,这是一个已进中年的人对年少时故作悲伤的惭愧,是对这个不幸却也幸运的人生的豁然接纳。
我感触最深的是快乐在细微处萌生。在狂妄之年忽然残废的作者虽然无力看见波涛汹涌,但处在寂静的地坛,他看见了循者亘古不变的路途到来的太阳,飞的悠然自得昆虫,甚至被太阳照的金灿灿的空气。这些是多么平常的啊!平常到它们就静静的待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无暇瞧他们一眼它们有多美好。我们总在抱怨着成绩不够好,零花钱不如别人的多,我们的父母为什么那么古板,生活的节奏怎么那么快,还有,我为什么不快乐。
合上书,我静静想,有多久没有独自在自然中慢慢走。还记得上一次是在初二,我放学一个人沿车的线路走回了家,那次,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路边有卖风筝、布鞋的小店,有古色古香的店面,还有一抬头能看见的片片绿荫。平时我大概不是在车上发呆,就是和同学谈天说地,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车窗外一闪即逝,我从未发觉,也无心去寻找,自然也不会懂得更广的快乐。
快乐在细微处萌生。我想这世界上并不乏美好,只是我们那双本会发现美的眼睛闭上了,是太累了或是再也不愿睁开了,那么,沉下心读读石铁生的《我与地坛》吧,他虽然身有残疾,却因此更有暇在细微处体会到自然的乐趣,还有深沉的母爱,最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读后在感动的同时也去郊外走走吧,沐浴在干净的阳光里,好好地微笑吧。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6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激信,他试图经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我以往的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运的人,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于是他暴戾,阴郁。
然而,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我,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能够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于是他爱上了那里,那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搅,他能够静静的坐在那,抑或看书抑或发呆,于是,先前的躁动便被地坛这宽宏的大气所吞噬,能够说,这使心灵的沉淀。
可叹的是,作者忘记了,他不是弃儿,在他痛苦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暴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的煎熬却在激烈的进行,她没有错,但此刻却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我的惩罚,母爱是宽容的,儿子的安全才是她此刻最担心的。
回忆过往,当年那个自暴自弃的少年已经长大,于是他缅怀着那段时光,在那艰难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母亲给予的关爱与启发,地坛里他自省,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但那只说明过去,此刻,作者有了自我的理解:幸福之路永远掌握在自我手中。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7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品,这篇文章有着作者对死亡的剖析,最终得出“死亡只是一个必将到来的节日,那么就安心来迎接”的结论;有着对亲情的讴歌,为母爱的无私奉献而赞美,因为母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有着对生命的向往:那一个永远无法得到荣誉的长跑女孩,那一对从中年相伴直至步入老年的夫妻,那一个对妹妹无比爱护的哥哥……一个个在地坛的故事是如此的美好与纯真让人向往。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开头史铁生在地坛孤寂的思考死的事情,和他的没落与悲愤。是啊,一个人在青春的大好年华中折断双腿,只可以在轮椅上生活,这对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人是多大的打击呢!但是在细细的思考中,他明白了很多。在母亲的关注下,他在一次次用心灵与死神的搏斗中,他放弃了死亡与没落,向着文坛进发,成功的成为一名作者。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诚然,人生难免有许多坎坷,但这不应成为逃避生活的理由,与其悲伤痛苦,草率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如将它看作是生活赐予我们磨练自己的机会。正是一次次的挫折,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乐趣。没有故事的世界是呆板的,所以,我认为,挫折即成长,《我与地坛》一书,正是对挫折与成长的诠释。
我与地坛阅读感悟100字篇18
这是一本真正安静的书:安静的文字,安静的叙述,安静的叹息。作者用那字里行间细腻的笔调让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就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朱漆斑驳的地坛大门,只是不知大门开关时是否也会似寻常老楼大门般尖锐却不刺耳地“吱”一声;看到树干上留下的蝉蜕在风中摇摇欲坠,只是不知它还要负隅顽抗多久才会落下;看到在园中优雅穿行的女工程师、无奈而寂寞的长跑家,以及那落了一地的,颜色鲜艳却已失去活力的小灯笼 ……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篇《我与地坛》,他告诉了我,生命还在继续——你来了,来到这个世界并能够拥有生命,你可以哀叹、可以愤懑、可以抗争,生命还在继续。正如文中所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也许这一活,便活出了精彩也不一定。枯叶落下,到明年依旧能绿得闪亮;夕阳西下,到了明天依旧耀眼灿烂。生命就是这样不断轮回,无穷无尽。万物喧嚣过后终归于寂,然而在万籁俱静之时,又会突然的响起一阵惊雷,激起世界的再次喧嚣 …… 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我想,在作者在漆黑之夜独坐祭坛时兀自传来的破响天际的唢呐声就应该是生命的回响了吧,它是生命的召唤,也是作者自己内心对生命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