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分数线 >

广东理科高考一分一段排行榜

时间: 小龙 分数线

广东理科高考一分一段排行榜精选篇1

每一年的高考一分一段是同学们的关注点,但是由于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还没正式公布,不如先借鉴一下历年的,进行一定的分析!

广东理科高考一分一段排行榜精选篇2

第一,学校优先原则。我是明确支持学校优先的,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当然,教育部在8月就要公布双一流的名单了,会有变化,但在一段时间内,985、211还是一个硬指标。随着双一流浮出水面,必然会有一个双一流学校的名单,到时我们可以更新这个名单。但按网上目前流传的名单,仍然没有超出现有211高校的范围。

为什么要强调学校优先?其实将社会上用人单位为什么讲究出身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学校优先了。

伴随着大学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在中国早已经失去“人才”的标签作用。近年高校每年招生总量都超过700万,毕业大学生是795万,回国学生也将达到40多万,合计近850万,占到新增劳动力近60%,大学生已经完全成为普通劳动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迈过40%,开始逼近50%普及化这个界限。

在这种背景下,加之高考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录取上采取平行志愿,大学分层越来越严重。在出口上,大学又普遍存在出口把关不严,几乎没有淘汰率(高校也不敢淘汰,否则遇到寻死觅活的个例,学校承受不来),于是大家只好回头看进口,起码进口还是有明确门槛的,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因此,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

看“出身”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在现实中是有道理的。其实看“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清华讲究“几清团”,也是这个背景与原因。

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出身不决定什么来说事,第一,那时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211了;第二,那时考试不像现在搞得像水平测试,发挥不正常很普遍,同时,又是出分前报志愿,很多优秀学生都掉下去了,很多学校学生都是正态分布,好坏都有,区别没有今天这样鲜明。

更重要的是,在现行的体系中,本科作为第一学历几乎就变成了你第一出身,关系到考研考博甚至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其实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程序而决定的一个先后顺序。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参加二本招生;同样道理,还有一部分学校,在一个省既参加一本招生,又参加二本、三本招生,请问这到底算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学校?

不过在了解这种规则基础之后,倒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的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完全可以当成第一志愿去报,就像上面所说,最后的那块牌子最重要。比如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就曾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二本招生,那为什么不去拿一个北大的招牌?

按照这个逻辑,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报考人数不多,比较好上,性价比很高。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地处西北,还不在西安城区,而是在杨凌镇。但这个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一批985,比后来很多挤进985的高校更有资历,其录取分数在很多省市大概只有211高校的水平,非常值得报考。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也是东北布局的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曾经聚集了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如今北大化学系的奠基人唐敖庆就是吉大人,曾出任吉大校长。

最后推荐一个比较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整体影响力有所下降。

当然,对于更多的考生来说,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这时,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比如上海,整体水平都比较高。另外,需要选择办学历史悠久一些的。要知道,现在超过一半的本科高校都“未成年”,建立时间不足18年,基本都是大扩招的产物。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本科学校,一定优先考虑。同时,对于原来就是工科学校的(虽然现在有可能已经是理工文经管法全面发展),建议优先考虑,此类学校校风扎实,质量相对较高。

第二,地域原则。北京上海优先,其次考虑各大省会及副中心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

之所以讲究地域,是因为地域往往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思维模式。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有句俗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可以说,你见过的世面有多大,你的梦想和胸怀就有多大;其次,也没有比这些城市拥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再多的高楼大厦也比不了的。

同时,因为鲜明的区位优势,即便是同一层次的学校,北京、上海高校整体也比较高一些,尤其是上海。因此,一些人选择北京上海的211高校,而放弃一些落后地区的985高校,我理解也支持,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这里需要插一句,上述的原则并不适合于生长于北京上海的孩子,因为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最好离开本地去上大学,这样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而是生活的经历和淬炼。离开父母去寻找新的边界,了解更丰富的中国并从中更加深入了解和看清自己。

当然现实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我建议,南京杭州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尤其是南京,好学校相对较多,比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等,离上海一个小时车程。杭州遗憾的是只有一所著名大学浙大,而且是“小三”,学术位置仅位居清华北大之后,也是非常难考的。在这些之后,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

这里面比较纠结的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如果想去东北,可以考虑去大连,比如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资历很老的211,西南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目前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有腾讯,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进一步发展,想要开拓眼界,就完全可以考虑这个变革最为深彻的特区了。更重要的是,这类存在大量先进企业与行业的城市,提供了优越的实习环境与条件,在未来更容易获得先机。

第三、专业选择上,不必纠结。对于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考虑放弃专业这个原则。但对于只能上三本或者专科的同学,需要坚持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但这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我想提醒很多人,我们往往是基于某种职业认知来确定专业的,因此我建议去实际中了解一下你所想从事的行业到底如何,到底需要什么专业?比如银行业,尤其是总行,现在最紧俏的可能并不是金融专业,反而是计算机专业。同时,进入银行的人,多数是需要站柜台的,上班时间被全程视频监控,刷微信的动作都会被照下来,工资又比较低,这是你心中理想的职业吗?

其次,你需要问自己,是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这个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他们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果是这样就更不需要纠结了,完全可以研究生再考虑换专业。其实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至于很多人说跨专业不好考研究生的问题,我觉得还是看你是什么专业,什么水平。比如招计算机的研究生,多数导师更喜欢本科学数学的,而不是计算机。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美国大学里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你就更不需要纠结了,专业问题完全可以在读硕士时再去考虑,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坚定地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12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