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为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
《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纲要》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导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纲要》规定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要求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推进机制,加强课程整体设计,规范教育教学活动。鼓励高等学校开发公共艺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美育实践基地,积极培育优秀成果和名师工作室。落实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研究、编写、审定、使用等工作。
《纲要》要求高等学校制定实施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方案,建立由校级领导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具体实施的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机制。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建好配好满足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馆设施设备。
《纲要》提出实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定期对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
艺术课程有什么
艺术课程有雕塑、绘画、美术学、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文物鉴定与修复、美术馆管理、美术理论与批评、艺术品经营与拍卖、服装设计与工程、文化艺术管理、美术史论、设计史论等。
艺术课程的特点
1、在目标定位上,艺术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艺术课程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人文精神的引领可以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艺术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整体素质的任务。
2、在课程的设计上,艺术课程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直接的连接与相互渗透使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构通和融合。
3、在学习的内容上,艺术课程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4、在教学的方式上,艺术课程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逐渐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5、在评价上,艺术课程由过于强调级化考试甄别、比赛获奖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
艺术类前景怎么样
第一,重视美术课学习可以拓宽就业渠道。
美术(造型和设计)大学生毕业就业机会远远优于单一学习文理科的毕业生,学习美术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有的家长听别人讲:“学习美术将来只会画画,其他什么都干不了”。这是10年前的片面理解。
具体分析如下:
据统计,仅北京市近几年每年就消化掉15万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建筑、装修、服装、印刷、杂志社、电视台、报社、广告策划、动漫、网络设计行业、拍卖行业和各大企事业单位等,都需要大量的美术人才。
第二,选择任何职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自身的诸多因素,主观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来讲,职业工资虽然有标准,但地域差别也很大。自由职业的工资灵活浮动性强,做好也许会收入更高一些。
艺术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艺考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电视台、编辑、表演等方向。艺术生可以选择的方向是很多的,就看艺术生学的是什么专业,将来想做什么工作,但是前提是你能把你的专业学习好,达到精通的状态,这样能更好的就业。
艺术生在选择专业上是很迷茫的,其实艺术生可以从事戏剧影视,或者是播音主持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很多人因为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专业,导致了自己毕业后就业困难的现象,不要执着于你自己学习的本专业,你要根据你自身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毕业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