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小技巧
高考地理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第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2、将知识点板块化
基础知识点的数量极其庞大,其中相似点概念、原理等又不止一二。学生要将将课本当中比较复杂的知识点结构进行梳理,按照重点将知识划分为不同板块。这样减少了对大量知识内容掌握的要求,学生可以先背必考的,然后是可能会考的,最后是不考的。
3、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4、做题,突击弱点
前面三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背诵知识点,但是还需要做题来加强理解。,做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做的题量不用太多,但也不能不做,要培养做题目的感觉。做题要仔细阅读题目,抓住每个信息点来解题。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要认真听老师的分析,要理解老师讲的东西。遇到错的题,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中如何学好地理
1、课前预习。学生不需要在预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只需要在课前快速浏览一下,知道大概下节课会讲什么,有个印象即可。
2、上课认真听讲。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是关键,跟上老师的思路,记下老师强调的内容。不需要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住,要回抓住重难点。
3、下课整理笔记。自己的笔记有亲切感,内容要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参考其他资料和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整理好自己的笔记。平时做题得到的理论结果也可以及时补充在相应章节。做好笔记方便以后的复习。
4、图文结合。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5、适当训练。虽说平时不像备考一样需要做大量的题,但在学完一个章节的时候也要联系相关的题,有问题好及时解决,而不是拖到最后。
地理必背知识点
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地质地形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农业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地理答题技巧
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有一定的区分度,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高考非选择题是分点赋分的,答出几点就会得到几点的分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地理学科“挤”分的主要方法:
一是根据分值判断得分点的数量,如分值为6分,则可能有3个得分点,每点2分;
二是拆解问题,确定答题方向和角度,如区位因素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三是结合得分点数量,调用知识,确定答题要点,如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的答题要点有地形、气候、水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