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2)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 —— 协作交流——探究本质——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 3 、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 、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 5 、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 3 号、 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 ,蓄电池上标明 2、0V ,电源上标明 15V ,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 、 2、0V 、 15V ,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灯泡会怎样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 、电动势
( 1 )电动势 :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 2 )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1 )认识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值,闭合开关,将电动势、电流和电阻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3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 1 )、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负载上的“有
效”电压即路端电压 U ,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 U 大,则灯的
亮度高, 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 ,
改变外电路 R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 2 )、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 I 、 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 、 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 ( 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下进行测试,验证上述推论的正确性。根据表格进行探究。
( 3 )、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① 、短路: R = 0 , I =, U '= E , 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 、 r ,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 ② 、 断路: R →∞, I = 0 , U '= 0 , 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看过“高二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