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大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时间: 美琪 历史备考

基本方法: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一、明朝科学巨匠和巨著: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药巨典。②、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西方水利技术。③、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收录外来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进步的思想家(明清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潮也出现。出现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衰落。)——⑴、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认孔子权威;揭露道家虚伪。是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⑵、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踏实学风。⑷、王夫之: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②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最早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批判封建,古代秀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揭露科举腐败、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借神怪批判封建、文言短篇。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明成祖,解缙;②《古今图书集成》,清,现存的类书。

2、丛书:《四库全书》乾隆,纪昀;丛书。

五、西学东渐:

1、开始:A16世纪后期,意大利,利玛窦北京传教;

2、特点:尊重中国文化,传教与宣传科学结合。

3、交流: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传入;中国儒学、道教传出。

4、积极引进: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科技著作。

高考历史美苏冷战知识点

1.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凯南向国务院建议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2.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杜鲁门主义”标志这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4.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5.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6.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高考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__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1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