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考点强化练习附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考历史考点强化练习:选择题

  C.原徽州府人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谓之天理”

  D.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他的错误也是突出的,应辩证看待

  2.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从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3.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5.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精英”主导到“平民革命”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

  A.井冈山斗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  )

  A.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民消费水平

  B.上海地区市民收入状况

  C.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D.我国妇女勤俭持家的美德

  8.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9.“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11.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2.某条约有如下内容:“……(本组织)愿意进一步增强机构职能的民主性和效率,以便使其能够在一个单一的组织机构内更好地完成所赋予的任务;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罗马条约》 B.《欧洲联盟条约》

  C.《华沙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高考历史考点强化练习:材料题

  13.城市(镇)是区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镇)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

  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口。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圈地法案,英国贵族从此凭借国会立法,利用合法手段大肆圈地。1714~1820年,英国一共圈占600万英亩以上的农民土地。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圈地运动也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变成一无所有的游民,英国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有的贫病交困,冻饿而死;有的沦为农场主的雇工;大部分流落城市,加入产业后备军的行列,英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数众多的无产者大军。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50~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材料四 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摘编自《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

  材料五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分)选取图表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城市(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的策略。(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5分)

  材料二 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2分)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中美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4分)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4分)

  高考历史考点强化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B

  2.A 解析:从骨制、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锋利、坚固、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逐渐以铁器为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的广泛使用并不能说明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3.C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从王族(皇族)到平民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依据宗法制度,父系家长在家族中居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子女只能服从。A、B、D三项的影响仅限于王族(皇族)和贵族,故C项正确。

  4.A 解析: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符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5.C

  6.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正确;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故B项错误;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矛头是日本侵略者,故D项错误。

  7.C

  8.B 解析: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最初觉醒”“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要求,其中B项为“最初觉醒”。

  9.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弊病”,可知这个制度应该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不是政党制度;B项属于民族制度;C项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故C项正确;A项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状况,故A项错误;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存在“公私合营”,故D项错误。

  11.A 解析:“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说明宗教受到质疑,科学得到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C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虽然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但没有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反而促进了新教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12.B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答案:(1)原因: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影响: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或答“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变化:英国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村资本主义改造完成。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加速了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的代议制改革)。

  (3)特点: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曲折发展;80年代以后,速度加快,水平提高,持续发展。

  原因:(任选一段回答)

  A—B段:“一五”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左”倾错误发展,“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B—C段: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D—E段:改革开放的政策,乡镇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

  (4)方向:模式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形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推进主体。策略:关注城市化的质量,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制定科学的产业促进政策;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要推动城镇化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等。(任答2点即可)

  14.答案:(1)特点:时间早、态度主动、尊重中国皇室等。历史背景: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在争取经济独立;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小农经济发达,天朝上国思想浓厚。

  (2)苏联。

  由于都受到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由敌对走向缓和。

  (3)恐怖主义的威胁、环境污染、资源问题等。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

6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