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冲刺训练附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训练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日益边缘化,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事实;D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

  2.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

  1871年 1881年 增长率(%) 棉纱(万担) 5 17.2 244 棉布(万匹) 1 224.1 1 493.1 22 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

  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显示西方输华的其他种类商品的情况,无从得知棉纺织品就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显示中国农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的情况,故C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申江(上海黄浦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原料

  D.苏杭地区传统纺织业力量薄弱

  答案 A

  解析 关键信息: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项正确,排除C、D项;B项“废止”说法与史实不符。

  4.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D

  解析 关键信息是“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可见外商控制了中国的丝、茶市场,所以D项正确。

  5.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评价说:“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解题首先结合材料信息“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分析,反映了李鸿章被封为封疆大吏、主办洋务运动、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等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

  6.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

  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答案 D

  解析 抓住时间“1895年”,抓住关键句“以恤商惠工为本源”,说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7.1905年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发展迅速,成为民族烟草工业的领头。1919年,在烟草市场据有绝对优势的英美烟草公司,指控南洋公司产品为“日货”,迫使其停业。南洋公司奋起抗争,在众多民众的声援下,终于重新开业。从上述材料可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民国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答案 A

  解析 “据有绝对优势的英美烟草公司”迫使南洋公司停业,反映出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包含B项的信息,所以不选;同时,以上所引内容也反映了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D项不选;“在众多民众的声援下,终于重新开业”,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C项不选;材料没有民国政府政策的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

  8.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C.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D.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压榨

  答案 B

  解析 近代工业结构呈现轻工业相对发达、重工业相对落后的畸形发展格局,故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远远高于生产资料工业产值,所以选B。

  9.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 1938年国共合作已实现,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宜昌大撤退”目标在于保存物质力量,不在于阻滞日军侵略。C为最佳选项。

  10.(2014·浙江高考)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图 清初乙图 民国

  男子剃发蓄辫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清初要求蓄辫,“蓄辫”成为归附清王朝的标志,民国初年要求剪辫,剪辫被看作是“革命”的象征,故选B项;民俗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故A项错误;乙图中的民国初年表明当时清朝已被推翻,C项中“走向没落”表述错误;图片无法反映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过程,故D项错误。

  11. 2013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时称:对法国人来说,在上海生活不会有“异乡”感,因为上海过去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或许某一天巴黎也会成为“西方的上海”。上海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是因为近代上海(  )

  A.在城市发展中接受了法兰西浪漫情怀的熏陶

  B.法国租界曾是旅居在此的法国巴黎人的思乡旧梦

  C.城市建筑的法式特点突出,烙有浓郁巴黎风情的印记

  D.受西方文化影响,发展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西学东渐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地理位置的便利等,使得上海成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故选D。

  1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达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要求,故排除。

  高考历史冲刺主观题训练

  13.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

  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1895~

  1913年 463 90 801 86 28 469 136 103 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必修2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商办企业: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政府新政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推动。

  官办、官督商办企业: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兴办洋务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

  外企:《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解析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忆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丧失,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角度分析回答。

  (2)由材料信息可知,三类企业都在发展,但发展情况不同。比较三类企业变化情况回答“发展情况”,结合此时中国经济政策调整、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破产等知识回答“原因”。

  (3)近代中国,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制约发展缓慢。联系社会动荡等知识回答“主要因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变化:由提倡等级消费到超越等级消费,由提倡节俭到追求奢华。

  现实: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重利奢靡的社会风气;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观念:抵制洋货,爱用国货。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觉醒;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变化:由基本生活用品向耐用消费品再向高档消费品转变。

  因素: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把握两则材料括号内的文字,找到两则材料的对比点是消费与礼制的关系即可提炼出变化。社会现实则从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2)把握关键词“国货”,结合此时中国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3)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耐用消费品热潮”、“高档消费品”等可归纳变化。影响因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分析。

6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