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西方人文精神专题练习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西方人文精神专题练习:选择题

  C.15世纪 D.18世纪

  【答案】 C

  【解析】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与题干中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不一致,故B项错误;5世纪的西方处于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思想,没有理性,也没有人文精神,与题干中的信息不一致,故B项错误;15世纪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其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与题干中“鄙视穷光蛋”“生活得愉快、自由”的信息一致,故C项正确;18世纪,西方已经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与题目中“最早”要求不符合,故D项错误。

  2.(2015·无锡)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

  A.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答案】 C

  【解析】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故A项错误;据材料“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不能说明胡斯主张取消教会,故B项错误;据材料“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和“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可知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且该说法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3.(2015·江西红色六校)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新教的俗世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C.“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D.“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答案】 A

  【解析】 “吃得好”反映的是新教徒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说明信教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睡得香”则是指天主教徒的禁欲主义,这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B、C、D各项都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

  4.(2015·合肥)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

  A.卢梭   B.康德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答案】 A

  【解析】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主张对财产进行限制,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与题干观点相符。故本题选A。康德、孟德斯鸠、伏尔泰未提出这一思想,B、C、D三项错误。

  5.(2015·开封二模)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社会,故A项错误;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是伏尔泰推崇儒学的表象,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

  6.(2015·广东联考)《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答案】 A

  【解析】 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与材料中“政府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这一观点相同,故A项正确;天赋人权思想认为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每一个存在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同时都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国王赐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是指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7.(2015·济南)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答案】 D

  【解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重视知识作用,与题干强调理性,反对特权,提倡人权等信息不吻合,故A项错误;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与材料信息不一致,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代表人物,该运动用人文主义宗教观冲击基督教神学,与题干中倡导理性精神等内容不一致,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该运动指导思想是理性,与材料“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相一致,故D项正确。

  8.(2015·泰州)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进一步,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9.(2015·唐山)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答案】 D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人的绝对自由,“以人学对抗神学”体现在基督教神学主宰下要求自由的突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体现对自由理性的追求。三者共同体现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D项正确。

  10.(2015·徐州)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生而平等 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 D.独立自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以及材料的理解。题干材料强调“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这是强调启蒙运动中“理性”的成分,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故B项符合题意。

  11.(2015·孝感)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答案】 C

  【解析】 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巴黎公社由公职人员管理,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政权掌握在无产者手中,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不成功的实践,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

  12.(2015·温州)“(1870年)9月3日晚7时,一批巴黎市民率先走向街头,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黜被俘的、应对战败负责的皇帝,实行共和制度……次日凌晨,更多的市民涌向了街头。”材料反映的事件(  )

  A.表明共和派势力超过保皇派

  B.导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B

  【解析】 保皇派的势力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与题意不符。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些与题干中“1870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依据所学,1870年9月,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后,巴黎爆发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故B项正确。

  西方人文精神专题练习:材料题

  13.(2015·泉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压抑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_,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据材料一,指出“个人主义”的内涵。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目的及产生的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18世纪被称为法国的“启蒙世纪”的内涵。

  【答案】 (1)内涵:人文主义。

  意义:冲破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的潜能,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2)目的: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作用: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3)内涵: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为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个人主义”的内涵,联系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即可作答;第二小问即回答当时强调个人主义的积极影响,通过归纳总结材料一包含的信息即可。第(2)问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即表明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其目的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与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有关;第二小问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的影响,而不是对欧洲的影响。第(3)问即回答启蒙运动对18世纪的影响,也就是在18世纪发挥的作用,包括对欧洲和法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对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等方面。

6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