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2)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1.解析:从地图中“花县”、“金田”、“永安”、“天京”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故该地图可以用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
2.解析:由“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可知,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选B项。
答案:B
3.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题干材料有“清朝县衙”的信息,说明清政府对上海还具有一定的控制权。排除A、B两项。太平天国时期并未占领上海,只是进攻到上海的郊区,因此C项史实错误。
答案:D
4.解析:材料中所说的侵略权益是领事裁判权,这一特权是在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附件中规定的。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欲加外货进口之税”涉及的是关税主权,“欲管外国流寓之人”涉及的是司法主权,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本题借助新的材料情景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
答案:D
7.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印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答案:D
8.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胡汉民指出辛亥革命失败是因为人民对“民国共和”观念的不理解,误认为“清室退位,印天下事大定”,致使中华民国徒有虚名。
答案:C
9.解析:临时参议院执行的是立法权,几乎与临时政府同时成立,表明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C
10.D
11.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和比较区分能力。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答案:C
13.解析:从材料中的“国民”、“军阀”、“帝国主义”、“遗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答案:A
14.解析: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B
15.解析:“心脏病”、“皮肤病”之说体现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蒋介石发动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答案:D
16.解析:从材料中。“南湖水”、“画船”、“新天地”可以看出,这首诗纪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答案:A
17.解析:材科中林伯渠的基本观点是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
答案:C
18.A
19.解析:“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的召开、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延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故“力挽狂澜”对应重庆谈判是错误的。
答案:B
20.B
21.(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有所调整(纲领赋予了新的内涵)。
22.(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图一二反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图三四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五六反映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3.(1)含意: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屠杀政策.这必将激起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反抗。探索:实践上。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思想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日本投降后,全周人民要求和平建国;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3)措施: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建国大计。真实态度:借谈判的幌子阻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沦陷区的接收。限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原因:蒋介石还没有作好内战的准备。
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