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C.类似于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D.标志着中央中枢机构的基本成熟

  2.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蕴涵了很多处世哲学,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的。这说明古代中国人

  A.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

  C.农本儒本的社会意识 D.重农业重儒学的处世道德

  3.“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某思想家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下列选项中,属于上述思想合理延伸的是:

  A.“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C.“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 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 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 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6.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7.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8.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9.某次国际会议达成宣言“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该会议( )

  普遍认同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C.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使越南完成了统一大业

  10.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该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伽利略

  11.唐诗及其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12.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13.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14.恩格斯读了某书后欣喜异常地说, “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是历史发展的产 物”。列宁也评价这本书“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之上”,“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这本书的重要社会价值在于( )

  最早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B.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

  C.启迪人们理性思考并加速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来临

  D.彻底打破了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15.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表为《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部分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下列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最能体现我国古代科技辩证整体性特征的是中医学

  B.“天、地、人”整体观导致了古代天文学十分繁荣

  C.中国古代的科技形态长期保持理论型和实用型的特点

  D.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18.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曾经告诫美国科学界说:“如果我们只注意科学的应用,必定会阻止它的发展。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像中国人那样(明清时期),他们几代人在科学上没有取得进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生产方式阻碍了科技创新 B.科举制度阻碍科技发展

  C.中国人不注重理性思维 D.闭关锁国的政策和环境

  19.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书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七个时代科学在西方的复兴一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

  A.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20.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阿房宫赋》

  21.1922 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有:(四)蒙古、x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x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这表明

  A.中共以各阶层利益为出发点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开始推行

  C.中共对国家结构的初步构想 D.二大的奋斗目标不切合实际

  2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23.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24.中国古代文人们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作者这一艺术的主要寓意是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意 D.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8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