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练习题附答案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练习题一、选择题
1.(2014·怀化)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可知,作者没有强调英国的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而且作者提及的也不仅仅是茶叶,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D项正确,C项错误。
2.(2014·九江)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 )
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
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束的意图
[答案]C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与外国的交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外交逐渐近代化。结合选项的表述,可知答案为C项。
3.(2014·杭州)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失败在于政治、经济、思想、武器等方面的落后,而这些又是因为与当时世界的联系断裂,所以“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的闭目塞听。所以选C项。
4.(2014·山东临沂高三期末)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愿通商 [答案] C 解析] 《南京条约》有五口通商的内容,故选C项。A项是最有迷惑性的选项,“开放”的内涵要远远大于“通商”,还包括设厂、游历、居住等,因此A项错误。B项“公行”出现于鸦片战争前。D项错误,中国开商埠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5.(2014·无锡)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被割让。“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B项。
6.(2014·湖北高三联考)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答案]B
[解析]由“光绪帝”“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光绪帝时期,并且在水上和陆上都进行过战斗,由此可知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A项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影响,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故选B项。
7.(2013·诸城月考)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发展
C.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在六七十年代;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是在鸦片战争后。可排除A、B、C三项。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8.(2014·黑龙江高三联考)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答案]C
[解析]反对者认为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等,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项排除;这些反对者也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D项排除。
9.(2014·济宁)“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
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可知“排外救国的努力”是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中拳民攻打北京各国使馆,最后在八国联军的绞杀下以失败告终,慈禧和光绪出逃,但是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选C项。
10.(2013·湖南五市模拟)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各国使馆”“军事占领”可知此出自《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练习题二、非选择题
11.(2015·江阴)阅读下列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时,有人曾发表言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材料三 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海战,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全由蒸汽动力军舰参加的大规模海战,成为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也是一场几乎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海战。
材料四 1895年4月17日,《* * 条约》签订,其中关于割让台湾的噩耗当天传到台湾,全省人民热血沸腾,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对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更是恨之入骨,要求对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4月20日,台北市民鸣鼓罢市,表示抗议,宣布台湾饷银不得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各种税收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他们发布檄文,宣言:“愿从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并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誓死保卫台湾。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二能否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割占台湾的条约名称,列举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4)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力落后;材料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科技实力不济或海军实力太差。这二者都不能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2)黄海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3)《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任意一个)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启示:①坚持以科技为本,大力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②要正确反思政治腐败问题,要反对政治腐败。③要一心一意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任意一点)
12.(2015·浙江衢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注:《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的)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一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
[答案](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
(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中国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
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是“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原因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2)问材料一中清政府竭力抵制西方列强,材料二中奕?等人“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这一变化促使清朝的中央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推动洋务运动兴起。(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学生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