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7高考历史手工业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思晴2 历史备考

  2017高考历史手工业的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

  1.《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 D

  解析 由“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宋代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故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并没有指出陶玉者的身份,B项错误。材料仅强调景德镇的由来及其瓷器名扬天下的原因,并没有指出瓷器的销售状况,C项错误;陶玉者持瓷器入关中地区,以假玉器的名义进贡给朝廷,希望借官府的名义提高该瓷器的知名度,故D项正确。

  2.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A项正确。织造和浆染都属于纺织业,都满足了人们对服装的市场需求,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手工技术水平和抑商政策的信息,C、D两项错误。

  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对外贸易一直居于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国文明“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或农产品。这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较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内并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4.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不正确”,材料“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说明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故A项说法正确,排除;材料“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表明手工业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故B项说法正确,排除;温州不产相关原料但能成为相关产品生产中心之一,关键在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说法正确,排除;材料表明手工业生产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不大,故D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5.苏州盛泽镇上机坊中的机工、曳花(在提花织机的高架上“提花”的工人)多达几千人。乾隆《盛泽志》称:“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及俗称曳花者约数千人,汇集东庙升明桥,赌唱山歌,编成新调,喧阗达旦。”材料中的“机坊”属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四乡佣织多人”可知,机坊中使用的机工和曳花是雇佣工人,人数多达几千人,规模较大,机坊的经营形式属于工场手工业,故选D项。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小,排除A、B两项;官营手工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C项。

  2017高考历史手工业的发展练习题二、非选择题

  6.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令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答案 (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宋元明清时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反映了梅森瓷器的发展与创新。第(1)问,主要从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地理环境、原料、工艺、组织形式、官府支持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材料二中梅森瓷业的辉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技术性的“保护手工技艺”“掌握制瓷专利”“培育专门技术人才”等,也有观念的更新,即“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第(3)问,可就四川的“川剧”“变脸”等艺术作为案例,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的联系,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3.2017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专项练习题

4.2017高考历史模拟卷含答案

9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