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重点历史高考知识点梳理

时间: 美琪 历史备考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历史高考知识点整理

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由于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历史高考知识点复习

秦朝的统治

1、秦的统一

⑴、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不ZYB系列增压泵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⑵、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开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⑷、疆域:秦的疆域时,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第一,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以及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律集中ZYB型系列渣油泵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②经济: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第二,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第三,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第一,书同文(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毁灭了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④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3、秦末农民战争

①原因:秦朝的__(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十分沉重、土地兼并严重)。②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提出口号:“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宁有种乎!”政权建立:在陈建张楚政权。

③农民战争__秦朝:陈胜被杀后,由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不久,赵高杀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③意义:__了秦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不同阶段的中外关系

1、晚清时期

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860年);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开端,林则徐等开明地主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从1861年到甲午战争之前):“和局”,清政府办洋务以自强。

第三段(从1894年至1912年);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华民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成立以后颁布的《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于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势力。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__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__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__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__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9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