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运动物理教案及反思
行星的运动物理教案: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教法建议
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推翻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 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
,周期为
,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 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π+
)用了29.5天. 故转过2π只用
天. 由地球公转知
. 所以
=27.3天.
例3 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
可以判断出
,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
,可以判断出
,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
,可知
,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然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行星的运动教学反思:
天体运动这章实际上是前面一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延续。将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拓展到太空当中的歌行星之间,它们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在听完王老师对这节课讲授之后有所感触,“教无定法”在这得到了印证。
在教材处理本章前一二节之柔和在一起,用一个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以探究科学足迹的探究过程为线索: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胡克——牛顿。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开普勒的三定律、到胡克的猜想、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整节课思路清晰、流畅、通顺、自然、从容。恰到好处的穿插一些幽默的人物事迹,使得整个课堂有充满活力,学生很愉悦、轻松的接受知识。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我讲授完后,看到下面的学生目光中多带着些困惑,询问他们懂了吗?他们都说懂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完成练习:现代宇宙学理论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密度很大的天体,成为白矮星或中子星,1m3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为1.5×1017kg。若某一中子星半径为10km,求此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大约经过10分钟,我叫了3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算推导过程,其他同学在下面演算,2位同学不知所措无从下手。1位同学假设一堆物理量,不着边际。我到下面看了看其他同学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落实不到位。没有体现新课标的三维一体目标。其次,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第三,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空间想象能力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差的实际,没有搭好梯子,就让学生攀爬,怎能不摔跟头?
要想让学生既会学又会用,这就需要有非常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来做后盾。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行星的运动物理教案及反思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