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最新背诵篇目
2024高考语文最新背诵篇目
文言文必修——10篇
1、《论语》
2、《劝学》——《荀子》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愈
6、《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择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礼运》——《礼记》
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诗词曲——40首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离骚》——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20、《菩萨蛮》——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答题技巧
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四个步骤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2)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3)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翻译关注六个采分点:1)句子大意。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关键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高考语文常考的古诗句子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
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
22.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
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留侯论》)
26.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陈书?姚察列传》)
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