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古诗翻译
我怒发冲冠,靠在栏杆处,一场急骤而来的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向着天空大声呼叫,豪壮的胸怀激动剧烈,三十年功绩名位成了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耻辱,尚未洗去。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的营垒。壮士们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我要重新,收复旧日国家的疆土,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满江红古诗赏析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满江红》究竟是谁写的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对于许多大小朋友来说,岳飞之名可谓如雷贯耳。他是振顽起懦的巨大历史存在,他的事迹不断在古今诗文、戏曲、小说,乃至影视作品中演绎,令多少人的童年为之梦寐不舍、目遇耳追。
对于岳飞史实的追索和了解,一代代学人矻矻用力不能罢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于童年美好记忆的不舍、对岳飞精诚之心的无限推崇,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史文献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朴素的认识。
具体而言,《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问题,便是诸多复杂问题中的一个。看似小,却让人有治丝益棼之感。许多先辈学人对此问题,不断追问,都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情怀,但因为问题本身存在着诸多难点,涉及材料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各有所得,而未尽得历史真实之全貌。
我社出版的由蒋寅教授、巩本栋教授主编的《中国诗学》第二十九辑首篇推出的朱志远《岳飞〈满江红〉词再辨伪——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文学经典地位的变迁》一文,对此前的学术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重新检讨已见材料,并试着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关照,开拓了认识《满江红》词的新视野。它不仅对于我们阅读、认识一首词有所引领,对于我们研究其他领域的问题,也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一首著名的词,以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为主题,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首词被广泛传唱,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但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真相,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满江红》的历史背景:一是岳飞的北伐战争,二是宇文虚中的谋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