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练习:语言文字运用
②面对网络购物快速崛起带来的巨大冲击,传统零售企业电商化转型________。
③在用水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却在急剧减少,水资源危机________。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B.时不我待 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C.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迫在眉睫
D.时不我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解析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患病率会增长50%,这一疾病将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B.队员们从网上查询得知,巴黎有20个区,每个区都有10至20座露天雕塑,全城共有数百座,它们散乱地分布于街头巷尾。
C.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道德高地,它承载着教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期待。
D.如果说官员自我身份的定位、认同是一种“内在”的转换,那么一年多来的反腐工作和作风建设,则正在不断地在“外在”的方面塑造官员群体。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应将“来自”删除。C项,不合逻辑,应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D项,成分残缺,应在“官员群体”后加上宾语中心语“形象”。
答案 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解析 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而比较几个选项,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文段主旨一致。
答案 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____①____,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古建筑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为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____②____,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古建筑常常受到惊人的破坏,因此,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要在通读所给文字的基础上去作答。一方面要弄明白文段的大概内容,对段意及句意进行概括归纳;一方面要把握语段的论述思路和语句的前后关联。由“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一句可知,①处应为“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之类的句子;而②处所填的句子既要呼应前面的“然而”一词,又要开启下一句;③处则应该填总结性的一句话,如“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等。
答案 ①它具有不可再生性 ②人类创造辉煌也毁坏辉煌 ③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
5.春节期间,在昆明工作的李明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几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很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光临舍下当面感谢。您让我为令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您一些糖酒,请惠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词语的敬谦问题。比如“笑纳”,是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可改为“收到”;“光临”,敬辞,表示对他人来访的欢迎,可改为“到”;“舍下”,谦辞,用于自己的住处,可改为“府上”;“鼎力相助”,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可改为“尽力而为”;“惠赠”,敬辞,用于别人赠送给自己礼物,可改为“送”;“惠存”,敬辞,多用于送别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可改为“笑纳”。
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到” ②“光临”改为“到” ③“舍下”改为“府上”或“贵府” 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⑤“惠赠”改为“送” ⑥“惠存”改为“笑纳”
6.下图表示的是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请据此总结出其发展变化的三条规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时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本题要求概括“发展变化的趋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就要看图中数据线的变化情况了。答案一般使用主谓句陈述。
答案 (1)人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2)人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增加。
(3)人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多,之后则维持比率基本不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练习: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犒赏将士、军乐高奏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练习: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8~9题。
虞美人
浙江②舟中作
赵孟兆页①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③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淡淡鸟飞中。 海门④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⑤浮到日华⑥东。
【注】 ①赵孟兆页: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元代著名书画大家。生活在宋、元更替之际,仕隐两兼。②浙江:此指钱塘江。③断送:消磨。④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⑤桴:木筏。⑥日华:太阳的光华,此指太阳。
8.简要赏析“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要抓住词中的关键字来鉴赏。比如“何时了”“老”表达的感情深沉,篇外之意令人玩味不尽。
答案 这两句透出舟行江中的词人对潮起潮落永无终了的大自然的困惑。“何时了”是说这潮水的涨落什么时候才能了;一个“老”字,感慨岁月容易催人老。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永恒与短暂的对比,使人产生了强烈的悲慨。
9.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词人的身世理解。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社会动荡,民心不安,这首词表现了他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
答案 下片即景抒情。词人极目眺望,远处青山点点,海门烟波渺渺,他不由得想起海上仙山。最后两句抒发他离开浊世的愿望。他想驾长风、乘木筏,驶向那令人向往的神仙境界,这不仅给全词涂上一层神话色彩,而且透出词人想于烟波浩渺之中寻求人生的解脱、逃避现实的苦恼与困惑的迫切心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练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馀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B.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C.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D.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祥符”是赵登的籍贯,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D;“迁”意为升职,不应与“民”字组合,此处应该断开。据此应选A项。
答案 A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解析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解析 “在他的影响下”错。
答案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
(2)(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