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原文: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定,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出。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当天晚上,在火烧赵家楼后,有32名学生被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 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大学,有的教师不学无术,名声很差。
B.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先生决心教育救国。
C.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八字方针成为北大的传统。
D. 北大当时分为文、理、法三科,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分别为三科学长。
E.实行教授治校,是蔡元培先生广泛征求教授们的意见提出的治校方略。
(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6分)
(4)文中说:“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出。”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游行请愿的态度的看法。(8分)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
(1)DE
(2)①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3分)
②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博大胸襟。(3分)
(3)①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
②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
③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
④他热爱学生。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篇赤子之心等。
⑤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每条2分,答出其中的3条即可)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阅读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