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文言文真题及答案
辽宁高考文言文真题原文: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辽宁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 邀:阻截。
C. 立介居期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2.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不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辽宁高考文言文真题答案:
1.(3分)A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①语境推断法,文言文实词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②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③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④代入检验法,将答案代入原文,无滞碍的即为正确答案。
2.(3分)A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①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即注意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②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③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⑤鲜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题中③讲守城,④表明赵立抗金的决心,⑤讲赵立的身世,都与“敢勇”无关。
3.(3分)B
【试题解析】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中“不扰民”文中没有。
4.(10分)(1)(5分)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5分)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两个句子的翻译偏重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把语句放到原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翻译的正确性,还应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1)本句翻译关键点有:窟穴、其间、通、梗。(2)本句翻译关键点有:趣、会、讫。
辽宁高考文言文真题及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