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训练题及答案(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训练答案
1.解析:浑,一般念hún;但表示混杂、混同、蒙混的意思,同“混”,念hùn。怔,zhēnɡ。诃,hē。诮(qiào)
答案:C。
解析:(1)“在最晴朗的日子里”这个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嵌入“即使……也”这个结构中,起强调的作用。(2)“那削铅笔的小刀”是句子的主语,嵌入“连……也”这个结构中,起强调的作用。(3)(4)是复句,注意关联词语的呼应,(3)“却”表明前后是转折关系,(4)“才”表明前后是条件关系。
答案:(1)即使(或“就是”、“纵使”)。(2)就连(或“就是”、“连”)。(3)虽然。(4)只有。
3.解析:这是一道词语选择题,要结具体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1)“就”惋惜死得太早;“竟”死得突然,出乎意外;“已”一般语气。只有“才”,才能准确在表达对别里科夫的厌恶之情。(2)压服、制服、镇服,多指动用武力,而在文中则恰恰把武力排除在外。(3)管制、统制、限制,都侧重在行动;辖制,不仅包括了行动,还包括了精神、思想。(4)轻轻爽爽,与文意相反;暖暖和和,能更好地与小说开头“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照应。
答案:(1)才。(2)降服。(3)辖制。(4)暖暖和和。
4.解析:这是一道有关人物描写方法的写作知识测试题,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这是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前提。
答案:(1)外貌。(2)环境。 (3)心理。(4)动作 (5)语言。
5.解析:第一问是对课文内容的综合概括,第二问是深入分析套子的本质,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概括时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句子,比如“别里科夫把它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由他“思想上的套子”,进而推及他还有其他的套子。对套子的本质也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语句,比如“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答案:套子,是别里科夫典型的性格特征,他有套子式的外表,比如第一段所描写的。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比如第二段所描写的。他有套子式的职业,即他所教的古希腊语文。他有套子式的论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方式,“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他有套子式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等。
小说用多种形式暗示了“套子”的本质,比如,“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 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等,从这些语句看出,别里科夫“套子”的本质就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6.解析:在文学作品中,对于那些反常的、荒谬的、可笑的人和事,对于那些善良人物所处的尴尬的处境,作者往往给予微微的含笑的讽刺和揶揄。这种含笑的讽刺和揶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幽默。学习这篇小说,要体会契诃夫小说语言幽默讽刺的风格,探讨作者造成幽默的表现手法。
答案:(1)描写了别里科夫令人发笑的外貌,作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把一个外型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呈现于读者的眼前。(2)这是对别里科夫的语言描写,骑自行车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别里科夫竟然把它夸大其事,无限上纲,说得好像是闯了天大的祸事。作者极力夸大这种“小”与“大”的错位,以揭露他的极端荒谬性,起到令人发笑的效果。
7.解析:文中多次反复的语句,常常构成语流,作者借以抒发感情,突出主题,造成照应。因此,对语流要特别注意分析,并且要仔细体会每一次反复时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意义,以加深理解。
答案:“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典型的套子式的论调,在文中前后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五次,旨在突出别里科夫的套子性格,同时构成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次,他看到当局批准开了个戏剧俱乐部什么的,便摇着头说:“这固然是好,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充分表现他维护旧秩序,害怕新事物的本性。第二次,他看到有人在一些极小的事情上违背常规,“便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第三次,他看到中学里年轻人都不安分,叹息说,“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这些则说明他总是干涉他人的行动,用套子去套住别人。第四次,他对柯瓦连科说:“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他认为柯瓦连科骑自行车,穿绣花衬衫,拿着书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是“出了乱子”,因此要报告校方,暴露了他告密者的卑劣身份。第五次,他从楼上滚下来,被华连卡撞见后,他心里想;“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这里的“乱子”是指他担心华连卡等人会把他的狼狈相传出去,让全城人知道,他又会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度虚弱和恐惧。
8.(1) 解析:阅读文章要特别注意指代性词语意义的理解,这也是高考常见的一个测试点。
答案:C。
(2)解析:一、二空格是测试该选转折关系还是假设关系,因为埋葬别里科夫已是既成事实,所以不宜选假设。三空格,能与“可是”“但是”呼应的只能是“却”。
答案:D。
(3)解析:内心高兴,但显露出来的表情是忧郁,本题旨在分析造成内心与外表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
答案:略。(见“课文解读”)
(4)解析:体会这句话的深意,要注意作者用词的变化,例如前面说“埋葬了别里科夫”(这个人),后面说“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类人),这是从空间的角度,从个别推到了一般,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是从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推想,别里科夫瓜瓞绵绵,子孙不绝。为什么如此?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滋生别里科夫的土壤,即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略。(见“课文解读”)
9.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应用题,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测试有关对仗的知识。
答案:下面挽联可供参考。a.为套子生活所害,因婚姻大事而终 b.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勿必严守沙俄法令 c.别为别里科夫祭酒,可为柯瓦连科庆功 d.雨帽雨衣雨伞雨鞋套子缠身,法制法规法律良民在心 e.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10.(1)解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结构上,与我国传统小说不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叙述,而是先用散文的笔法对别里科夫的形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使读者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本质的认识。然后再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让其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他的性格特征和性格悲剧。二是从立意上,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不同,它的旨意不在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而在塑造别里科夫这类人,描写“套子”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答案:略。(参看“课文解读”)
(2)解析:这是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应紧扣课文主要说清楚两个问题,小说描写了别里科夫哪些套子,这些套子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略。(参看“训练提高”第5题)
(3)解析:本文语言特色主要是幽默,幽默离不开讽刺和夸张,本文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张人物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答案:略。(参看“训练提高”第6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训练题及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