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寡人之於国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寡人之於国也练习题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A.涂有饿莩。       B.直不百步耳。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指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①填然鼓之,  ② 王道之始也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④ 然而不王者

  ⑤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⑥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

  5.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数

  (1)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 )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

  (5)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 )

  (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

  发

  (1)百发百中 成语 ( )

  (2)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 )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 )

  (4)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5)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 )

  (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 )

  (7)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 )

  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 )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

  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

  (2)穷兵黩武 (成语) ( )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

  (4)草木皆兵 成语 ( )

  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 )

  6.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或……;②直……耳,是……也;③是何异于……。

  答:

  7.本文对孟子的“王道”作了一些阐述,其具体内容有哪些?孟子“仁政”包含有哪些积极的因素?

  答:

  8.阅读《孟子》短文一则,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1)作云,沛然(2)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3),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1)油然:盛多的样子。(2)沛然:大雨滂沱的样子。(3)人牧:治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牧养,这里引申为治理。

  (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B.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C.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答:

  (2)下面句中“就”字的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C.事不必不就,功不必不立。

  D.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指出下面句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A.诚如是也,民归之。    B.今夫天下之人牧。

  C.则苗浡然兴之矣。     D.由水之就下。

  答:

  (4)指明下面句中“之”的指代的具体对象:

  A.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C.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D.其如是,孰能御之?

  E.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答:

  (5)下面对文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解释:在远处看他,他不像个国君,走到跟前看他,也看不出他害怕什么。

  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解释:他突然发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回答道:“不嗜好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道):“谁会归顺服从他呢?”。

  C.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解释:大王了解那些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假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

  D.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解释: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君主,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

  (6)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请把这个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似之点?

  答:

  (7)孟子在这则短文里宣传了他的什么主张?

  答:

  9.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辩的气势磅礴?请你结合课文具本说明.

  答:

8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