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带答案
漳州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是现代性进程的结果。如果说古代文化是由宗教——形而上学整合一体的表意象征体系的话,现代文化则是这一体系解体和不断分化的结果。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进程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的首要特征是“去魅”,即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所谓文化现代性就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文化的理性化又体现为大一统的古代文化合理地分化为“科学、道德与艺术”的三大领域。现代理性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原则与逻辑,从而使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这样描画了审美领域独立的历史:“粗略地说,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不断前进的独立化的线路。首先是在文艺复兴中形成了那种完全属于美的范畴的研究对象。在18世纪的进程中,文学、美术和音乐被体制化,成了脱离宗教与宫廷生活的行为范围。最终在19世纪中期也产生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观,它已经指导着艺术家们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作品。这样,审美特性才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
现代审美文化不仅逐渐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它还试图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自启蒙运动以来,__信仰面临全面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以“人性”信赖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然而,现代理性主义和现代感性主义的极端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分裂,即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这在根本上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对此,席勒提出了“审美救世”的方案。在席勒看来,现代人的很多活动都导致理性与感性的分裂,惟有真正的审美活动还顽强地守护着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修复现代人性的唯一途径是审美教育。由于人性的修复是现代社会政治改良的基础,因此,审美教育是政治改良的根本手段。席勒的“审美救世”方案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通过后者的发挥,基于审美救世想象的“审美乌托邦”使审美文化曾在19世纪以来的历史上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审美乌托邦的失望,审美文化的至高地位开始动摇,不过,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审美文化的人气指数又开始飚升了。我们知道,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它的经济形态是所谓过剩经济。过剩经济的有效运转离不开迅速而无度的消费,而审美文化正是刺激并带动这种消费的基本动力,因此,经济与审美的合谋成了消费社会商品生产的核心与秘密,也使当代审美文化成了无所不在的时尚。 (摘编自余虹《何为审美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文化的理性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这一环节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
B.文化现代性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审美文化从依附宗教、政治和道德到相对独立,是伴随着古代文化的现代性进程逐渐形成的。
C.文化的理性化体现为古代文化分化为三大领域,从而促使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并具有以艺术为核心的特点。
D.哈贝马斯认为审美领域的独立经历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以美的范畴为研究对象,l8世纪审美领域被体制化和19世纪中期产生唯美艺术观。
答:C (强加因果。审美领域本来就是以艺术为核心,并非文化的理性化这一原因“促使”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特性能够成为坚实的信念,与l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唯美的艺术观,指导着艺术家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艺术产品密切相关。
B.随着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审美特性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现代审美文化才逐渐摆脱对其它文化领域的依附,有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
C.__信仰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以及人性的分裂等这几大因素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
D.席勒认为,即便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受到危胁,真正的审美活动依旧顽强地守护着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而审美教育就成为修复现代人性的唯一途径。
答:C (扩大范围。原文是“现代理性主义和现代感性主义的极端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分裂,即感性和理性的分裂,这在根本上危及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由此可见,“__信仰的危机、社会的精神基础不再是宗教神本主义、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不是“危及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性的修复是现代社会政治改良的基础,审美教育是政治改良的根本手段,因而,席勒的“审美救世”方案曾在历史上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B.在当今消费时代,审美文化的人气指数飚升,因为审美文化正是刺激并带动所有消费的基本动力,经济与审美形成了相互刺激、协调发展的关系。
C.在一个过剩经济的社会,当代审美文化成了无所不在的时尚,而时尚领域的商业发展脱离不了消费者的疯狂而非理性的商品消费。
D.当今社会,经济与审美相互融合成为消费社会商品生产的核心与秘密,审美文化渗透到当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事实。
答:B (“所有消费”表述有误,在文中具体指“迅速而无度的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áng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wěi、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来和成丹、张卬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大败刑州守军,接着向北攻到宜秋。
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问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然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听从,想拥立更始帝。等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封知命侯。
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后来一直没有来往,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地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
光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谥号叫节侯。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J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答:C (“愚臣”是“不量”的宾语,“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所以应断在“愚臣”后。“河北”是“即位”的地点,作宾语;“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原文标点为:“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
答:D (皇帝之死称“崩”不称“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D.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答:D (“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答: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译出大意给2分;“篡弑”“残虐”“并起”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篡弑”是弑君篡位;“残虐”是残害虐待;“并起”是一起起义的意思。)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答: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译出大意给2分;“夷覆”“布衣”“草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夷覆”是灭亡,这里是被消灭的意思;“布衣”指的是普通百姓;“草泽”指民众中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新秋即事① 王禹傅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鉴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
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系滞不如商岭叶,解②随流水向东归。
[注]①本诗写于王禹傅因抗疏直言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期。②解:懂得、明白。
8.首联上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答:奠定情感基调。(1分)首联上句描写了露莎、烟竹、秋风等凄冷景象,呼应了题目中的“新秋”,点明了时令,(2分)烘托了凄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2分)
9.古人认为诗歌最后两联“触景伤情”。这两联是如何让人感受到诗人“触景伤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颈联描写蝉风中嘶鸣、燕雨中低飞,营造了一片萧瑟、冷清之景,让人感觉到诗人不受重用的苦闷之情(3分);尾联写商岭叶随水东归的景象,反衬自己思归而不得,让人体会到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内心悲苦。(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针对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优厚的俸禄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表达了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心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举相信天下竞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竞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
E.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项,“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D项,从小说来看,老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不满”之意,且从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的行为看,他是能理解父亲所为的。E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最后“掏出一万块钱”更侧重于表现“我”的歉意。
(2)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①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②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是一位具有扶危济困心肠的医者;③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答: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白手起家”的科学大师
袁贻辰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谢家麟把仅剩的一点点精力都留给了“粒子加速器”。他坚持看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85岁时还向学生推荐《自然》杂志上最新的文章;迈过90岁的门槛,他每周一仍拄着拐杖,去中科院高能所“问问所里最新的科研进展”,用略快的语速畅谈着“高能所的未来”。
一切都和过去60年没什么两样。
只是,如今,在玉泉路那个四四方方的大院里,人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2月20日上午8时12分,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为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谢家麟星”。
桩桩件件,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家麟的名字一直和“加速器”“绑”在一起。“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想过放弃。”曾任高能所副所长的张闯说。
不过生前,当聊起自己学术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时,谢家麟是这么总结的:“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这个“什么都不怕”的物理学家离开斯坦福大学回国,回来就遇上“最糟糕的情况”。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一无所有”再加“一无所知”。加速器试验用的元器件和装置,基本是“要啥没啥”,试验人员全是新分来的大学生,不少人连加速器是什么都没听说过。
“我们想吃馒头,但什么都没有,能怎么办?”
“从种麦子开始!”谢家麟自问自答,扯着嗓子喊出这句口号。
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留美博士,带着十几个大学生、一篇论文和一张加速器外形图,从画图、打造零件开始做起我国最早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研制工程。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把试验器材做砸是常有的事儿,但人们始终没见谢家麟生气过。他不训人。只叫齐了人再把器材的原理仔细梳理一遍,最后撂下一句“咱们再接着做”。
8年后,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随即投入“两弹”研制工作。后来,这台加速器还陆续在其它科学领域应用。
那时,常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谢家麟已患上肝炎。
他戒了烟,但没有停止工作。
有一句话谢家麟始终挂在嘴边:“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问题,没有困难就不叫科研,科研工作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没有路可走,你自己就得想出一条路。”
“__”后,中央决定下马高能加速器工程,谢家麟又一次做了“先种麦子”的决定。他们确定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想法是“极为大胆”的。很多人回忆,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过程。就是一段漫长的“废寝忘食”的日子。
谢家麟因为肝病,落下了严重失眠的后遗症。为了工作,这个60多岁的老人开始偷偷地吃安眠药。严重的时候,他一晚上连吃三次药才能入睡。
一年后,他找到中科院领导,请求辞去工程经理的职务。那是在1986年,工程就剩下最后一环——安装。
“他原本可以等到完工的,可谢先生说,自己精力不够了,应该退位让贤,交给年轻人去做。”张闯很敬佩,“谢先生真是一点不计较名利。”
在高能所这么多年,谢家麟似乎从来没学会“人情世故”。有时,看到他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做了大量工作,学术秘书把“谢家麟”的名字也放在作者之列。谢先生会生气:“对学术界‘搭便车’的陋习,我是十分反对的。”他坚决要求把自己名字划去。
他的办公室里,偌大的办公桌被厚厚的、装订好的外文期刊堆满。90多岁的年纪他仍坚持看邮件和论文,“还得学习,要不然跟所里完全脱节了”。
没人知道老人如此高龄仍坚持学习的动力何在。直到后来,谢先生经不住再三邀请,决定写下自己的经历,“鼓励年轻人前进”。
人们那时才第一次了解,多年前,在日本人占领北京时,燕京大学物理系学生谢家麟每次回家,都不得不在日本兵的岗哨前停步。眼看过往的老百姓遭到殴打、搜身,谢家麟一字一句地写下,“那时除了觉得屈辱,更有了强国图存的念头”。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创新是人的本性。”谢家麟认为,“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能够产生新思想,并能克服困难,把思想变为现实,这样才能攀登世界的顶峰。”(《谢家麟——没有终点的旅程》)
②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启程回国,船到檀香山时因为所学专业与军事有关,遭到扣留。下船后他气愤地给白宫打了一个电话,以示抗议。l955年,谢家麟终于回到他渴望已久的故乡。(百度百科《精英名人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谢家麟在晚年依然坚持看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关注所里最新的科研进展,其退而不休的状态表明了他心系事业、志在千里。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谢家麟星”,是因为他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填补了中国在加速器物理学领域的空白。
C.“从种麦子开始!”文中引用谢家麟的这句口号,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制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决心与勇气。
D.为了保护年轻人的积极性,谢家麟对他们把试验器材做砸从不生气,他常不顾身体有病,把器材的原理梳理一遍,鼓励他们接着做。
E.文章结尾通过谢家麟对日本人占领北京时所见所感的回忆与叙述,揭示了他一辈子无怨无悔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谢家麟退休后的这些行为只能说明他“心系事业”,但“志在千里”的说法属于过度解读,因为他毕竟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B项,文中没有确切的信息表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谢家麟星”是“因为他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填补了中国在加速器物理学领域的空白”,属无中生有。D项,“他常不顾身体有病”的说法没有依据,文中相关段落没有体现他的身体状况。
(2)“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是谢家麟对自己的总结。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①敢于抗争,离开斯坦福大学,启程回国时对美国当局扣留盘查的行为极力抗议;②勇于挑战,在“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发出我国最早的电子直线加速器;③勇于创新,在国家下马高能加速器工程后,立即着手进行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事迹的传记,它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答:①偏重于科研工作和事迹,以介绍科研成果和传主的精神品质为主;②采用追忆的手法。截取传主几十年科研经历的几个片断,体现其爱国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③在叙述科学大师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多次引述传主自己或他人的原话,更具真实感。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科学家,谢家麟的成功给了人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①要有爱国情怀。谢家麟基于强烈的强国图存的念头,发奋学习,学成回到祖国,努力开创高能事业并取得突出成就;②要有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和勇气。谢家麟在设备和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开启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研制,并取得成功;③要有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谢家麟在高能加速器工程下马后,确定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并取得成功;④要有言传身教的精神。谢家麟带着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搞科研,并为培养他们倾注大量心血;⑤要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谢家麟一心扑在事业上,废寝忘食,甚至带病坚持工作。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漳州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旬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①家住山村,山间的花果不在于养眼,水中惬意游荡的鱼儿不在于怡情,而是有利于口腹之欲,这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②现今生活节奏太快,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的生活中,人们努力追求更多的物欲满足,但也有些人对亲近自然、内心宁静的生活特质充满向往。
③大年初一,海峡两岸焰火晚会在厦门、金门同时登场。厦金海域夜空中绽放着的焰火,颜色各异、造型多变的焰火使得现场观众连连赞叹。
A.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B.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C.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D.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答:C
解析:第①句说的是花果的“养眼”,用“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和花样繁多),比较恰当;第②句用“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比喻事物形形色色),既符合语境,也与“灯红酒绿”相呼应,比较恰当;第③句说的是焰火的颜色各异、造型多变,用“五彩缤纷”(形容各种颜色、造型的错杂繁复),比较恰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福建人家族乡土观念浓厚,那些保护完好的宗祠建筑,那些镌刻于廊柱上的楹联,都显示着福建人慎终追远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怀。
B.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中国棋手柯洁认为,能否利用好科技推动围棋项目的发展,是“人机大战”具有其历史意义的一大考量标准。
C.尽管很多情况下“网络红人”一词被赋予贬义色彩,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类人的确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味必备佐料。
D.包红包本是礼仪,却在攀比和哄抬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互相伤害、互传压力的陋俗,这无形中给人们增加了焦虑和压力。
答:A
解析:B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在“具有”前加“是否”二字;C项,成分赘余,“不可或缺”和“必备”可删其一;D项,语序不当,可将“互相伤害”和“互传压力”对调。
15.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古人的某些比喻,在代表想象力丰富的同时,作者的心灵世界和意志,借此发挥作用,比如说悲哀到“肝肠寸断”,沮丧到“五内俱焚”,深刻到“刻骨铭心”。既然有这样的妙喻,造词的人,想必是所言非虚。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
A.正是古往今来那些爱恨分明、钟情重义的先人的能耐
B.也许只有那些爱恨分明、钟情重义的先人才有这能耐吧
C.也许就是那些爱恨分明、钟情重义的有能耐的先人吧
D.正是古往今来那些爱恨分明、钟情重义的有能耐的先人
答:B
解析:“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指向的是本领,与句意的重心落在“能耐”的A、B项对应,据此可排除句意重心落在“先人”的C、D项;对“能造出如此恰如其分的词”的原因只能是一种推测,B项表述比较委婉,语气比较符合语境,而A项用的是判断的句式,过于肯定,与推测的语境不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
语言的陌生化,说通俗一点,就是“换一种说法”,。例如,“春天来了”。一般人习惯这样表达,如果使用陌生化的语言,可以表达为“当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时。我听到了春天的脚步”。,用一种偏离或反常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人们注意的手法,就是“陌生化”。恰当使用陌生化的语言,,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示例: ①以陌生表现熟悉 ②这种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③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下面是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示例: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
(内容完整,给l分;归属得当,给l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低头玩手机,老师强调课堂纪律也没用。强调了八周之后。老师还是看到了她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有两位学生低着头闷声玩手机,完全没有理会课堂。老师终于爆发了,她把他们的两台iPhone6从窗口扔了出去。该老师曾在朋友圈中写道:我自知才学有限,但从来不敢懈怠课堂,始终视之为最神圣的所在。对于摔手机一事,该校学生、老师观点不一,也引发了朋友圈的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一页查看>>>漳州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