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 思晴2 语文备考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材料一

  ①围棋起源于中国,是“琴棋书画”四个文化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围棋在古代称为弈,称得上是整个古代棋类中的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围棋到底产生于何时,至今没有定论。目前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围棋产生于殷商时代,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的可能性较大。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形态,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蕴含着中国文化独特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②围棋的称谓很多。除了人们熟知的烂柯、木野狐之外,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方圆的别名。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乌。鹭是鹭鸶,一种白颜色的鸟,乌即乌鸦,是黑颜色的鸟。此外围棋还有一个名称“坐隐”,暗指隐居深山老林中的名士,寄居棋局之中。不仅如此,围棋的棋具本身也蕴含着中国文化。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棋盘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甚至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的境界,不提倡斩尽杀绝,擒贼擒王。所谓杀大龙,不过是在形势不利下所做的孤注一掷,在围棋对弈中属于下策。

  ③现代围棋依棋手棋力高低分为九个段位,是从日本传来的,其实在隋唐时期,古人就曾将棋手依棋力分为九品,从高往低分别是一品“入神”,喻棋力之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加入神仙之列了;二品“坐照”,就是下棋不用劳心费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三品“具体”,就是攻守兼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四品“通幽”,暗喻找到通往最高境界的小路;五品“用智”,比喻殚心竭虑地追求;六品“小巧”,耍小聪明;七品“斗力”,蛮干;八品“若愚”和九品“守拙”,则都表示棋力的低下。虽然仅仅是一个称谓,却也流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④围棋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而且也是文人墨客关注的“雅事”,历代相继涌现出大量吟咏围棋的诗词歌赋与书法绘画,烘托出围棋文化的特殊美感。

  1.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B.农历:阴阳历的一种,是我国传统的历法,通常所说的阴历即指农历。平均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3-355天。

  C.太极:我国古代哲学上指宇宙的本原,为原始的混沌之气,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D.阴阳:代表一切事物最基本的对立关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2.下列说法不能体现围棋蕴含中国文化独特的哲理与审美情趣的一项是(3分)

  A.围棋又叫方圆、黑白、鹭乌,其中黑白棋子象征着阴阳。

  B.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哲理。

  C.围棋的对奕时常孤注一掷,绞杀大龙,可谓高手。

  D.古人称第九品棋手为“守拙”, 表示棋力低下,不与人斗巧。

  材料二

  ①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挑战韩国李世石九段,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围棋热。据统计,“人机大战”五番棋每局都有1亿人在观看直播。网络平台全方位直播“人机大战”。央视的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体育频道都在关注“人机大战”,五盘棋有四盘棋的报道出现于《新闻联播》,享受重大国内外时事待遇。常振明、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都在热聊“人机大战”。就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答记者问上,亦主动提及“人机大战”。为什么人们对围棋青睐有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围棋对弈中,每下一步棋都有许多种招数可供选择,而每种招数又需深谋远虑,有时需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十几步甚至几十步。正是这种极富于计算的特点,锻炼了人的计算能力。对弈中战场多是千姿百态,扑朔迷离。当敌强我弱时,是选择以攻为守,还是突破重围;当兵临城下时,是采用“围魏救赵”战术,还是“调虎离山”之计,都要对弈者迅速而准确的通过计算运用逻辑推理,审时度势,判断分析后当机立断,采取最有效的对策对付对手的攻击打压,从而取得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围棋的创造性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被称为最高战略思维的体育。对局双方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不断思索,精确计算,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的着棋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从而压迫和消灭敌人,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地”。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充分发挥棋手的想象力,促进主动的、创造性的进行智慧行为构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弈棋是高度斗智斗勇的脑力劳动,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并要承受失败的心理压力,一盘棋每一步都将遇到各种复杂的矛盾,先手与后手、大棋与小棋、进攻与防守、死棋与活棋、虚地与实地、舍弃和夺取、缓手与急索、正着与变着、轻灵与滞重、优势与劣势等等。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仅仅是棋艺水平的问题,而且与一个人的素养、品格以及临战心理都有关系。这就要求弈者要有大将风度,遇事不慌,从容不迫,无论出现多复杂的局面,都要沉着冷静;遇到强手时需要自信;局势不利时,需要顽强;进入中盘僵持状态时,需要韧性。正是这些培养了对弈者拼搏的精神及承受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棋风要正,所谓“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就是这个意思。胜不骄、败不馁,以不争为争。下棋经常使人感受到因轻敌、自满、马虎而满盘皆输的教训和痛楚,因此,它能培养人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这就是围棋修身养性的作用。

  3.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深谋远虑 B.千姿百态 C.审时度势 D.从容不迫

  4.请结合②-⑤段的内容,下列所拟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标题:锻炼计算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B.第③段标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C.第④段标题:培养拼搏精神

  D.第⑤段标题: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

  材料三

  ①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电脑围棋软件“阿尔法狗”与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结束了“棋王争霸赛”,结果阿尔法狗4:1大胜代表人类的李世石。有观点认为:李世石最后的失败让人类陷入了隐忧。

  ②阿尔法狗真的成为了世界“棋王”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石还不能代表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阿尔法狗的胜出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又一次胜利。谷歌也因为集合了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而备受关注,至于谷歌背后的商业玄机,恐怕是目前很多高新科技公司追求的最终目的,这种被寄予人类梦想的科技创新,如果不是为了受惠于人而只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卓越并获取高额利润,它最终的走向其实更应该引发人类深思而不仅仅是对阿尔法狗的担心。如果它超越了人类的一切道德,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与科技伦理的约束,它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最终伤害人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危辉就认为,“阿尔法围棋”利用强大的机械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通过以前的棋谱,输入当前棋局的状况,输出应对策略。“但这并不表示它能够理解围棋里面的很多精髓”。但懂围棋的人都认为,阿尔法狗已经很“美妙了”,它的算法相比以前有了大大的优化,更令人惊奇的是阿尔法狗所具有的“深度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它在优化计算基础上加入了模仿人类神经网络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是一只会自学的狗,而不再是一款冷漠的机器。人工智能的开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未来它会不会代替人类进行思考,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④机器学习、图像识别、3D、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的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军事中,但人类对新科技的追求还远没有止境,苹果、谷歌等高新科技公司还在不断推出自己的产品,这些“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给人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人的“科技依赖症”,甚至使人出现记忆力、行动力的退化。但科技创新并不会停下,他们总想用科技方法解开生命的奥妙,甚至像上帝一样创造新的人类。如今生物学家与人体科学家希望将情感、意志“数据化”,进而使机器人拥有独立意识与人格设想。那么人工智能取代人就不是没有可能,到那时人类又会怎样?

  (节选2016年03月19日华夏时报)

  5.下列对“材料三”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歌制造了“阿尔法狗”,就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卓越并获取高额利润。

  B.阿尔法狗虽然具有“深度学习能力”,但它依然是一台冷漠的机器。

  C.不久,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和军事中。

  D.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会使人产生科技依赖。

  6.下列不属于李世石对抗“阿尔法狗”失败所产生的隐忧的一项是(3分)

  A. 阿尔法狗是否真的成为世界“棋王”。

  B. 没有道德、规则、伦理的科技创新是否会伤害人类。

  C. 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类思考。

  D.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7.请分别为每一个材料拟一个标题。(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赠黄生序

  袁枚

  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近,斯得之矣。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②制艺:八股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薄:轻薄

  B.往往靡岁月,耗神明靡:耗费

  C.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羞:供应(食物)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的:目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

  B.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又虞其家之贫

  C.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

  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

  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

  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不做就不成功,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会感觉轻松自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韩愈虽靠词赋中进士、但惭于词赋重古文,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古文的思想。

  B.宋以后八股文兴起,士既非此不进,可一旦考中,则只有叹息,仍表明对古文的推崇。

  C.全文主旨在于勉励黄生要坚持自己的志向,重视古文道统,学好古文。

  D.在勉励黄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及古文的极力推崇。

  12.下列有关文中信息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这种文体,一般用于亲朋好友间,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B.韩愈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 “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

  C.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D.“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13.请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14.简答题(4分)

  文章结尾引用孟子的话:“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tí bài,即“稊稗”。 稊:象稗的草,结实如小米;稗:稗子,一种田间有害杂草)。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引用这句话的目的?

  三、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哀郢①(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释: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16.本诗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⑵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李煜《虞美人》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表达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对比手法是古诗文常用手法之一。王安石在分析了“志、力、物”后,对人们的两种做法进行了对比:“然力足以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诗经·氓》中的“,”,在婚后女子行为无偏差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对比中让女子对男子非常失望。而《窦娥冤》中好人和坏人不同命运的对比:“,”让窦娥对天地提出了控诉。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说诸葛

  郭英德

  ①相比较而言,诸葛亮之所以为历代的人们所称道,也许就因为他更像位文人,而不那么像政治家。《三国志演义》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时候,融入了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

  ②“凤翱翔于万里兮,非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诸葛亮还没有出场,先由他弟弟唱出这首歌,代他表明心迹。刘备一顾茅庐,二顾茅庐,都不遇而返,直到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出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足不出户,就能勾勒出“三分天下”的大势,真是出手不凡。此后便是诸葛亮如何辅佐刘备、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可歌可泣的一生故事。

  ③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

  ④在汉末群雄争霸之时,诸葛亮屈居南阳,躬耕陇亩,以待天时。当时北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东有踞长江而窥天下的孙权,邻居荆州还有汉宗室刘表,但是他却看中了兵不过千、流离失所、无处栖身的刘备,认定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事实正如他所意料,刘备对他推诚相待,君臣投契,如鱼得水,使他得以尽展雄才大略。

  ⑤与一般和平年代的官僚不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时代的政治家。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政治舞台的。《三国志演义》讲了许多选才、用才以至争才、抢才的故事,争夺城池甚至都不如争夺人才重要。曹操在攻下荆州后就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蒯越)也!”(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诸葛亮在这些人才中是最杰出的,而且他不是坐等着别人来选他、用他,而是静观形势,选择“明主”,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人们丧失已久的“择主”的权利。士一旦取得了这种“择主”的权利,就获得了政治生活中的自由,真正可以像先秦士人所说的那样,“为帝王师”,“平交王侯”了。

  ⑥更值得指出的是,诸葛亮在主动选择了“明主”的同时,也主动选择了失败。诸葛亮聪明过人,料事如神,在“隆中对策”时,他未出茅庐,已经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选择了刘备,也就选择了失败。

  ⑦诸葛亮对自身选择的失败命运有清醒认知。火烧赤壁后,诸葛亮差遣关羽前往华容道堵截曹操,这一做法连刘备都觉得不合适,说:“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但诸葛亮却回答说:“亮夜观乾象,曹操未合身亡。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个人情,亦是美事。”刘备竟然夸他:“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曹操虽然“未合身亡”,但也不妨试一试,派赵子龙或张飞前往劫杀,没准还“人定胜天”,把曹操给杀了。但诸葛亮却偏偏要让关羽“做个人情”,这不是有意为之吗?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坚执不采用魏延的奇计,直捣曹魏的老巢许昌。这虽然由于他一生谨慎,但更因为他心知曹魏“势不当亡”。

  ⑧的确,诸葛亮不仅从事的是徒劳无功的事业,而且从事的是自己早已知徒劳无功的事业,他正是要在这种徒劳无功的事业中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赤壁大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淋漓尽致地施展出“补完天地之手”(卷九《诸葛亮舌战群儒》),充分表现出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

  ⑨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告诉诸葛亮:“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话说得太重了,诸葛亮听了以后,震惊得“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罢,“以头叩地,两目流血”(卷一七《白帝城先主托孤》)。

  ⑩刘备也许早就估计到、也许没有估计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文人,是永远也不可能篡位夺权的。他们能有志于为帝王师、登宰相位,但却从来不曾想到、更从来不会去做“帝王梦”。尽人事而知天命,这原本就是“士”的本色。

  11在这一方面,诸葛亮也恰恰是忠贞的化身。他说到做到,“夙夜未尝有怠”(卷一九《孔明初上出师表》),直到死而后已!临死时他还深深地感叹:“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卷二一《孔明秋风五丈原》)

  12诸葛亮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辉煌的;诸葛亮的功业是失败的,但也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

  (节选自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有删改)

  19.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诸葛”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解说 B.劝说C.戏说 D.评说

  20.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性格高洁。《庄子·秋水》说它“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B.“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称帝后通过挟持天子的办法来逼迫天下的诸侯承认自己的皇帝地位并归顺自己。

  C.“亮夜观乾象”中的“乾象”指的是天象,旧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如《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仰观乾象,参之人誉。”

  D.“白帝城先主托孤”中的“先主”指刘备,因为蜀汉政权前后只有刘备、刘禅父子两位皇帝,所以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人称道,是因为他具有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在内的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

  B.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已知“三分天下”的大势,虽知天命却尽人事,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充分展现出作为“士”这样的读书人的本色。

  C.《三国志演义》浓笔重墨地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既赞美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格,也突出了诸葛亮“非梧不栖”的主动选择的特点。

  D.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坦诚地告诉诸葛亮:如果继位的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担不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就要换其他的子嗣取而代之。

  2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④段中说,“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刘备这个“明主”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⑵第⑤段中说诸葛亮“静观形势,选择‘明主’”。诸葛亮主动选择明主的目的是什么?(2分)

  23.第③段中说“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纵观全文,诸葛亮的“明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4.本文围绕着诸葛亮一生功业展开,看似散漫,实则严谨,谋篇与立意有很强的逻辑性。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5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在北京上下班可以说天天堵车,可堵车别堵心,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帮助、谦让等事情常出现在你的眼前,请你把印象最深的一幕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②近日,某小学给学生留的寒假作业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某学校学生会拟在5月中旬举行全校学生参加的主题为“传承经典,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号召全校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的启示。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请以“一念之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收取了三年城门票的凤凰古城决定暂停收费。作为社区型景观的凤凰古城,从它收取城门票148元到现在取消,一直在引发大家的热议。有人说在这“大门票”的背后,是在考验当地管理水平与管理思路,有人认为是“低头数小钱”、还是“抬头看大钱”的博弈,更是一个景点与远方游客的情感交流。也有人认为是让凤凰古城是否封闭与开放的一个机会。

  对此,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D(3分) 2.C(3分) 3.B(3分)

  4.C(3分) 5.D(3分) 6.A(3分)

  7.围棋文化围棋的魅力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3分)

  8.A(轻视)(3分)9.B(3分)10.D(3分)

  11.D(3分)12.B(3分)

  13.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4分)

  14.种植五谷,就要种得美满成熟。如果长得不熟,还不如田间的稊米、稗草。写作古文,如种五谷也要写得美好,不然还不如不写,写成如稗草般的文章,害人害已。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对黄生写好古文的劝勉鼓励之意。(4分)

  参考译文:

  唐代用考试词赋来选拔人才,而韩愈下笔应试词赋感到十分惭愧。连词赋都这样,那些不如词赋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但韩愈终究还是靠词赋中了进士,与那些看不起这种科目而不愿写这种文体的人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如今有看不起科举时文而不愿写作时文的,就是黄生。有人看着讥笑道:“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我替黄生回答说“从前管仲遇到盗贼,从中获得了两个人才。盗贼中尽管可以得到人才,但上官不必把盗贼作为用人的标准。”议论的人无话可说。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也不敢说写古文的就足以阐明圣贤之道。但如果访问某个人,必然要问他的邻居,因为住得比较近的缘故。汉代、唐代的科举,因为离古代近,士子所做的古文,离圣贤之道也比较近。近,就容易有所得。宋代以后制艺渐兴,古文慢慢衰落了。士子既然不熟习制艺就不能做官,往往就费日月、耗精神,力争精通制艺而在当时有出路。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衰叹老了。

  我喜欢黄生年纪很轻,志气很高远,不肯随从现在的风气,他对于古文该是可以努力向上而期望有成的。我又担心他家里贫穷,会因此影响他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他供应早晚的食物,又把书库托付给他,想帮助他实现志向。然后又告诉他说:天下有不做却比做了还好的,有做了却不如不做的。这没有别的原因,就看他做得成功不成功罢了。不做而不成功,这件事值得做的价值自然存在;做了而不成功,别人就会怀疑这件事本来就无法做,从此再也没有肯去做的人了。现在天下的士子都不做古文,你骗去写作,又怎么知道其他不做的人不含笑等待着呢?如果五谷长不熟,那么还不如稊米、稗子有用。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

  三、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15.C(3分)

  16.①B项(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3分)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分)

  17.(共6分)

  答案示例:《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概括的抗击金兵的辉煌过去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眼前功业未就,却已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但老而无成的悲愤。《哀郢》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天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

  《书愤》以“塞上长城”的典故,表明诗人立志捍卫国家,扬威边地;又以“出师一表真名世”用典明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追慕先贤的业绩,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和一腔郁愤的爱国之情。《哀郢》的尾联以“灵均恨”典故,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忧国之心不老之情,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生强烈共鸣,怎不“志士千秋泪满裳”?总之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1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19.D(2分) 20.B(3分) 21.D(3分)

  22.⑴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推诚相待,君臣投契(2分)。

  ⑵在政治生活中获得自由,“为帝王师”,“平交王侯”,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或尽展雄才大略),塑造出完美的理想人格(2分)

  23.(共6分)①诸葛亮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人们丧失已久的“择主”的权利,主动选择“明主”(2分);②诸葛亮主动选择了失败,对失败命运有清醒认知(2分);③他不断地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充分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2分)。

  24.(共5分)本文虽写的是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却并不散漫,作者巧妙第从“主动择明主”和“主动择失败”这两点展开评述(2分),层层递进,集中展现了诸葛亮所具有的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1分)以及忠贞的性格特点(1分),最终得出了“诸葛亮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辉煌的;诸葛亮的功业是失败的,但也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这一结论(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略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2.2017北京高中语文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3.2017年高三高考语文真题

4.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9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