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政治备考 >

2023高考政治学科冲刺备考攻略

时间: 泽慧 政治备考

经过一轮、二轮的辛苦备考,在仅剩的30天内,能否采取正确的策略巩固前期所得,从而亮剑高考,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1.以考纲为抓手,再次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我们一直都很重视。一轮,我们以课本为抓手,细筛基础知识;二轮,我们以专题为抓手,连结基础知识。在剩余的30天里,可以以考纲为抓手,再次查找知识点里掌握的不到位的、思考的不深入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考纲里列出而课本里并未详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课本知识的跨单元整合,有的则是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既要准确记忆学科术语,用词规范,又要掌握新的背景、措施、目的和说法。

2.规范练习,提高应试技巧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应试技巧,剩余30天里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执行力,把既定的应试策略不折不扣的运用到高考考场上。

时间控制:一分钟一道选择题,七分钟一道主观题,遇到拦路虎绝不恋战,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客观题精准度控制:准确排除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

主观题角度控制:井式、链条式、广角式答题思路要根据材料与设问准确定位。

总之,复习中的反复训练就是为了让我们坐在考场上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理性的。

3.调整心态,放大备考效果

最后30天,必须辛苦并快乐着。不辛苦,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不快乐,就不会有柳暗花明的契机。无论自认为复习得比较充分、模考成绩一贯不错的学生,还是自认为欠债太多、模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都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把复习备考的效果最大化。

2023年高考9大学科冲刺备考攻略

语文

1.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梳理,尤其是文学类作品阅读(小说、散文)的主观题

能够将近五六年高考原题中小说阅读部分的问答题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出每种问题的分析角度、作答要点,并能够熟练的迁移运用。要格外重视散文阅读,将近年来真题中的问题回归到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上,并加以训练。因为2016年之前的全国语文卷文学阅读一直在考小说,可以将近几年北京卷中的散文阅读题做一做,整理散文阅读主观问题的设问角度和答案要求。总之,文学鉴赏类的阅读要小说和散文并重,针对个人薄弱加以训练,最后30天突出对高考真题的研读。

2.注重课本中文言文、古诗的知识积累,有重点的加强名句默写练习

可以将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重点实词意义的理解、典故的含义、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识积累,这些知识能力都是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的。对课本中这些内容越熟悉,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自己反应的就越迅速越准确。对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要熟悉诗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考纲中的诗歌时,是要凭借自己对原诗的记忆来答题的,所以,这段时间,要对课本中的诗歌再加深印象。

3.熟悉不同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加强审题和列提纲的练习,提升快速构文的能力

临近高考,写作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的提升,但审题准确、结构清晰还是会让作文水平有个稳定的发挥。建议考生,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加强一些作文审题和写提纲的练习。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多关注一些时代感强的材料。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建议考生不必死记各种所谓的“类别差异”,考场上牢牢记住“审清材料+审清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情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考场作文的要义。

4.考前的作业练习也要有时间限定,主观题作业可以采用简答的方式

考前时间紧迫,语文主观题作业可以采用只答关键词的方法,具体分析可以省略。特别提醒,在回答关键词时,要尽可能的多例举答题的高频词语,正确使用术语。只有关键词语丰富了,答对题目的机率就提升了。所以,看似简答,但分析能力和思维训练反而是加强了。另外,作业也要限时训练,这样才能在平时的练习中,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数学

1.重点关注考纲。对数学学科加强理性思维的考查,体现创新性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关注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2.进一步明确知识网络和高考重点,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数学方法

数学考试成功的秘诀不是把每次考试的难题全部做对,而是在所有基本题和中档题上做得滴水不漏。高手之间的较量在于细节,只有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对数学基本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会时,才能成功。

3.回归课本

关注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及复习参考题中的典型习题,很多高考题源于课本或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另外还要多关注课后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4.整理错题反思出错的原因

把积累的错题重新梳理一下,看题时要思考解题思路是怎么形成的,原先的错误如何避免。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分析这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及用法,对于这个用法是否已经掌握,将其完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5.最后一个月在复习策略的选择上更应该看重的是个体差异

每个考生知识梳理的顺序和练习的选择上应该针对自己薄弱项目来进行,有的放矢。平时考试120分以上的同学可练一些难题,90—120分间的同学在概念、方法、计算上下些功夫,90分以下的同学更要重视基础。

6.强化规范训练,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考试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不但要会,而且要对且全、全而规范。尤其是要注意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要做到符号准确,逻辑严密。更要重视计算的准确和数据的处理。

7.注意加强应试技巧和意志品质的训练

对于较难的题敢于探索,有勇气和信心。对于有些难题也应该舍得放弃。

8.注意心态调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模拟考试成绩

不因成绩不理想而乱了方寸,也不因成绩好而沾沾自喜。将每次考试看成机会,看成挑战,就能放松。沉着镇静、适度紧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英语

高考临近,最后一个月,每个人都会紧张不安,甚至怀疑自己。而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步。其次,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时间,有条不紊的复习备考。最后,从容迎接高考。

1.坚持地道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入并不是指一定要通过做题这种形式

语言的输入有很多种形式:看报刊新闻,听时事要点、名人演讲,读背时文美文、教材课文……大量的听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加强对英语表达的敏感度,语感也会随之增强。同时,接触和熟记各类文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法。

2.词汇语法的查漏补缺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科的基础,是掌握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前提。近两年高考对词汇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在复习考纲要求的3500词汇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准确记忆高频词汇的意思,更要熟练掌握核心词汇的用法。尤其注意词形转换,动词短语,介词搭配,不规则动词变化,同近义词辨析,一词多义,常用句型等基础知识。对于易忘和易混淆的琐碎知识点,可以用背默的形式将它们系统归纳到笔记本上,每天进行反复记忆,直到高考。而最后一个月对于语法的复习,则在于对核心语法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复合句,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可依托历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点,对知识脉络再次进行梳理,查漏补缺,看是否真正掌握。不可多做偏题怪题。

3.真题限时训练和反思

阅读技巧主要是体现在如何运用所学词法和句法知识理解篇章、定位信息和分析篇章结构。而完形填空考查重在理解、逻辑和词法。在备考中,首先,学生们每天早上除了坚持阅读教材课文之外,可以阅读一些词汇使用地道、语篇结构清晰、内容有深度且不同题材的语篇,话题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技、生物或广告类。如,新近做的阅读或完型试题,或是时文美文等,以保持对语言的敏锐感。其次,每周保证有四套往年高考阅读真题限时训练,增加对高考真题的了解和亲切感。完型可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一次性连续做3—4篇。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通读文章,领会大意,瞻前顾后,通过上下文语境的暗示来选择答案。切不可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将每个空都依据汉语意思进行选择。最后,习题完成之后的总结归纳尤为重要。要根据正确答案的思路来调整自己,设法从命题人角度去深度理解试题,找出“题点”,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将文章中使用地道的词句,及涉及熟词新意、常错搭配等句子摘抄下来,反复记忆。

4.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

书面表达答题的规范性和颜值会对分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可以在最后一个月里有显著的提高。近几年高考均采用了应用文的形式,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书面表达进行分话题限时练习,如:书信类、通知类、说明介绍类、活动安排类等。可以每天练习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进行面批,然后第二天再找一篇相同话题作文进行练习。练习中注意书写规范,卷面美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平时可以按话题多背范文,甚至可以改写范文,多积累话题词汇和句型。在备考过程中,还可加大阅读与中国特色文化有关的文章,拓宽文化知识面,加强文化意识。

5.调整心态并自信应考

要相信自己在这三年中付出的努力,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心态好,才能考出好成绩。

物理

高考前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是备考的关键时期.在剩下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往往会心神不安,事实证明,很多考生的高考成绩都会高于平时。因此考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满怀信心地去做准备,冲刺高考,做到忙而不乱。在此为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高考真题类型,把握高考命题脉络,有选择性的做题

高考物理试题的取材仍然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以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为主,高考命题突出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的分析;突出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作用;突出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突出对考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明确考试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选做题的特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训练获得突破。在这有限的时间复习中,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进行练习,也不宜无目的地练习,建议考生认真、规范、定时做几套完整的高考真题或仿真题,找到高考的感觉,抓住高考命题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做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高考时的失误。

2.总结解题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熟悉典型的物理模型

解物理题的实质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应用物理、数学知识求解。考前一个月内一定要把解题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和典型的物理模型再复习一遍,主要有:等效法(如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内阻)、对称法、补偿法、图像法、解析法、极限法、特殊值法、微元法、放大法等。熟悉典型的物理模型及由此得出的二级结论,使用时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快速打开思路,主要有:绳与杆模型、弹簧模型、滑轮模型、斜面物块模型、等时圆模型、类单摆模型、类平抛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对称性)、等效电源模型、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导体棒或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等。

3.回归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这段时间大多数是做全真模拟训练,缺少的是以全局角度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要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梳理物理学史、概念、规律,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总结知识网络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主要知识点列出来。然后,再逐步地将能体现出某一种联系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这样知识点就联系起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就不会被遗忘而且便于从大脑中提取,还要不断地更新补充,使总结出的知识网络更全面。

4.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范解题步骤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做到一边读题一边画图(情景图、受力图或v-t图),牢记三种观点:运动和力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之后针对不同阶段选择对应的规律列方程求解。列方程时要做到:一是明确对谁、在什么过程(或什么状态)、用到什么规律;二是要根据公式和已知量符号、未知量符号列出与原始规律公式相对应的具体形式,而不是移项变形后的公式;三是要依次求解或联立求解,而不要写连等式或综合式子,否则会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要做到会做的题得满分,难题尽量得分。

化学

1.分类回做高考真题

高考题有相当的稳定性,复习过程做了很多模拟题,模拟题的难度、考点参差不齐,尤其平时学校老师出题,主要是考虑学生掌握的薄弱点,不一定是高考的难易比例和知识点分布。考前一个月,知识点掌握比较完善,这个时候重新回做高考题,会更有针对性,也更能稳定学生情绪。建议不一定成套做,可以按照题型做,比如,连续三年的课标Ⅰ实验题放在一起做,选做题放在一起做等等,这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把握主干知识的考法。

2.看教材,选做课后题

同学们总会问,咋看书?感觉课本内容很浅,看过觉得没用。课本是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长期做模拟题,有可能偏离教材太久,而高考题中总会有源自于教材的材料、知识点、实验、试题等。所以,教材必须看!2017年课表Ⅰ电化学选择题就是摘自“化学反应原理”的一段文字,但有不少同学就不会做。怎么看书呢?建议:通过做题发现漏洞时查阅课本,同学们总觉得查看课本太费事儿,不如问别人,但事实上,查书要比你问同学、问老师要有效得多,听的效果一定不如看更牢固;有计划地把教材过一遍,重点看课本中的实验、小知识卡片、有价值的课后题。如果仔细看一遍教材,会发现有不少曾经见过的高考题,甚至有些课后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来的。

3.明确高考试题特征,做到心不慌

每一年的高考题,化学试卷中四道大题都会有让同学们感到陌生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考选拔学生的原则的,而往往是同学们看到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会导致心发慌,这就极不利于水平发挥。事实上,高起点低落脚本身就是高考的特征,如果能把这事儿看得很自然,就会发现问题不难解决。再者,高考的难中易比例5:3:2,很多同学在考前一个月应该重视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目,而不是去钻研压轴题,压轴题应该是拔尖学生的菜。

好的心态是取胜的根本,高考前一个月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次模拟考试的成败左右自己的情绪。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心情平静,措施得当,按部就班,成绩就一定会如意。

生物

考前30天,老师讲的少了,同学们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多了,或者自我感觉已经良好,或者困惑不知怎样提高效率如此等等。在这个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给同学们提出如下复习备考建议:

1.调整心态列计划

高考是“七分实力,三分状态”,同学们在最后30天的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适应高考的能力,力戒丧失信心,力戒急躁焦虑。为此,根据以下建议,列一个最后冲刺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回归课本、限时训练、错题反思等环节环环相扣,忙而不乱,充实高效。

2.回归课本和错题反思相结合

主干基础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以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建议同学们按计划参照课本目录默写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找到遗漏点;结合错题反思进一步查找遗漏点,完善跨章节的横向知识连接点、完善知识网络;通过错题反思,找到知识点和高考理综生物四项能力的结合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课本核心概念、原理等关键词、结论性语句。力争基础分不丢分,打好基础分保卫战!

3.加强限时训练和理综模拟训练

关于做题建议同学们抓住三个关键词:限时、审题、思路。限时是全真模拟高考的保证,限时才能兼顾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审题要画出试题卷关键词句,重要已知条件,避免遗漏;要审清题意,力戒思维定式错误解读;审清命题人命题意图,运用哪一部分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每一次训练都要做反思和总结,找准失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根本性解决问题。

经过一轮、二轮的辛苦备考,在仅剩的30天内,能否采取正确的策略巩固前期所得,从而亮剑高考,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1.以考纲为抓手,再次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我们一直都很重视。一轮,我们以课本为抓手,细筛基础知识;二轮,我们以专题为抓手,连结基础知识。在剩余的30天里,可以以考纲为抓手,再次查找知识点里掌握的不到位的、思考的不深入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考纲里列出而课本里并未详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课本知识的跨单元整合,有的则是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既要准确记忆学科术语,用词规范,又要掌握新的背景、措施、目的和说法。

2.规范练习,提高应试技巧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应试技巧,剩余30天里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执行力,把既定的应试策略不折不扣的运用到高考考场上。

时间控制:一分钟一道选择题,七分钟一道主观题,遇到拦路虎绝不恋战,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客观题精准度控制:准确排除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

主观题角度控制:井式、链条式、广角式答题思路要根据材料与设问准确定位。

总之,复习中的反复训练就是为了让我们坐在考场上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理性的。

3.调整心态,放大备考效果

最后30天,必须辛苦并快乐着。不辛苦,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不快乐,就不会有柳暗花明的契机。无论自认为复习得比较充分、模考成绩一贯不错的学生,还是自认为欠债太多、模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都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把复习备考的效果最大化。

历史

1.端正心态、制定详细复习计划

越是关键的时刻往往过得越艰难,临近高考一个月左右,很多同学为成绩无法明显提高而苦恼,心情浮躁、焦急、气馁,不能安心下来复习,这是大忌。一定要冷静下来,搞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哪些学科、哪些知识点可以提高成绩,哪些难以提高成绩,仔细规划一下30天的复习计划,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做到不浪费宝贵而又有限的时间。

2.回归课本,认真研读三本必修教材

高考历史试题主要侧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虽然很少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但是以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基本的史实和主干知识不清楚,就很难对高考中的所谓新材料,即我们不知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也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教材的总页数确定每天看的页数。看课本,第一要面面俱到,教材的文字、插图、注释,前言、目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等都要看;第二当然要重点看,侧重背目录、本课要旨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也即教材的核心内容、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于高考中长效热点的章节要重点看,高考不经常考的章节不必花费更多时间,甚至要果断舍弃。

3.认真研读近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

建议同学们最后一个月一定要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的试题,你不要觉得考过的题都是没用的,都是已经被枪毙了的、僵硬冰冷的、苍白无力的、味同嚼蜡的东西,不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高考试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意义非凡。建议同学们最好横向的比较近3至5年的高考试题,比如收集2013—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的第24题,看看这道试题考查的考点、命题思路、试题特点等。对于主观题,最好还要结合评分细则,仔细地研究一下答题的思路和语言的不同表述等。总之,仔细研究高考真题,一定会给你不断的惊喜!

4.定点突破,精准提分

主要途径是错题整理,收集整理错题集,反思错误原因,克服一错再错的毛病。一定要搞清楚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思维性的错误,前者要通过看教材记清楚史实,后者要根据参考答案细则,理清试题考查意图和答题思路,总结类似试题的答题套路。

5.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高考模拟考试,把握时间的分配和规范性答题

文综考试,历史试题排在试卷的最后,有些学生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往往试卷做不完,导致历史试题的小论文题和选做题做不了,或者匆忙完成,最后影响整体成绩。所以,在最后30天的模拟试题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时间的分配,在疑难棘手的问题上,切记不可恋战,果断放弃,或者暂时选择一个相对正确的选项,继续进行下一道试题的解答,争取会做的必须做完,保证得分效能最大化。

高考试题答题的规范也很重要,规范的解题过程,规范的语言表达,规范的卷面书写,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具体要注意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要审清试题要求,注意隐含条件,大题一问中往往有几小问,一定要完整解答。

按规定位置答题。多问时各问之间距离不要过大。可分两栏书写,注意字间距、行间距。

书写的整洁和规范很重要,关键得分点和史实要更加工整,重点要突出。不能让阅卷老师看老半天找不到得分点。

最后总结强调一下,面对高考的最后阶段,一定要:调整心态,提升信心,回归课本,适度练习,模拟热身,以高昂的士气迎接高考!

地理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要做到有效、高效备考,地理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研读考纲,把握复习备考方向

考纲是考试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考生高效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复习备考的后期阶段,需要依据考纲结合考题进行查缺补漏,及时回归文本,梳理总结,做的有效、高效复习。

2.研读考题,提升复习备考效率

通过研究近三年高考真题,特别是全国卷试题,熟知高考试题特点,明确高考所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领悟命题主旨与理念,体会并整理每一个考点在高考中“曾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及应对策略。根据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构建主干知识体系,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每一个考点,建构、完善概念间相互关联的网状学科体系,提高对高考及其变化的全面认知,努力做到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

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研读试题答案,从分析设问入手,找出设问中的核心问题、限定词、行为动词。由核心问题和限定词,确定答题方向,筛选知识体系中与之有关的有效答案,领会答案所蕴含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其次再根据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和分值大小,思考答案的详略。例如:指出、说明、分析、对比、阐述等行为动词要求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深度就会有很大差异,答案的详略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最后还要关注高考试题答案的表达方式和分值的设定,争取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语言规范、简练,切忌答案越多越好。

3.限时训练,及时查缺补漏

以试题为载体,通过精选试题的限时训练,进行题型归纳、方法比较、拓展迁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限时训练采取单科小套和文综大套穿插进行的方式,每一次练习都要有时间意识,根据题量多少先预设做题时间,一旦开始做题就要全身心投入,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提高效率和质量。训练之后的答案订正和反思至关重要。选择题所反映出的知识漏洞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回归文本进行复习强化。针对综合题答不全,得不了满分的现象则要从思维方向的正确性和思维体系的全面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完善。练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订正和反思才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

4.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多从地理视角来思考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高考地理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素材选取一般是在基于真实情境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延伸出学科问题,要求我们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所以后期的复习备考不能一味的跳入题海中消极的刷存在感,而是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学科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地理学科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5.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的地理复习备考更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提升我们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体。

6.提升认知层次,领悟高考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地理学习要始终贯穿人地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所以我们在思考回答地理问题时也应该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准则,从关心和保护地理环境出发来思考解决问题。

高三复习方法

1、早做打算,提前复习。

很多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感觉,反正高考还有一年,就浑水摸鱼地混着,把高三复习完全没当回事;而且因为第一轮复习时老师讲的知识很基础,反正都能听懂,因此心里也不着急,结果呢,等到听不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2、按部就班,不要慌张。

有些同学呢,一看到高考结束了,高考成绩也发布了,从高二升到了高三,就一下子慌了神,白天黑夜、漫无目的地刷题,而且特别猛。结果呢,基础没有夯实,知识点也没有联系起来,做题的时候就像是没头苍蝇一般,乱碰乱撞却不得要领,还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如何高效复习

利用好课堂时间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要求的内容该机的记,该背的背。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都是与高考有关的重点内。虽说老师不是出题人,但是人家经过了那么多年的高考(一般带高三的老师都是有经验、教龄比较高的),凭多年分析高考试题的经验,高考试题知识点走向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一定要跟紧老师的步伐复习,不能浪费了课堂时间。

多做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做题的过程中,平时复习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快就能发现,可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做题多了也会形成分析试题的思路,拿到题就不会盲目了。在第一轮复习结束的时候,就可以高考真题,平时做题的时候给自己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做题,可以锻炼做题速度。

高三哪些学习方法有效

高三学习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