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政治备考 >

政治答题方法全攻略(2)

时间: 未知2 政治备考

  二、主观题知识小背囊:
  【简答题】“认识”“看法”“启示”“依据”“体现”“信息”1、“是什么”一类的题:必须准确运用教材语言或时政用语,不可杜撰。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五个统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或特征等,左右共治、议会之田、驴象之争;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2、“为什么”一类的题:地位、意义、现状等。必须做到条例清楚,层次分明。教材语言时政用语。包括直接因果和必要性或重要性。根据附分确定答案.3、“意义”一类的题:一般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两个部分。仔细审题,运用联系多样性方法,由直接到间接。微观到宏观。由国内到国外。4、“怎么样”一类的题:即问你措施。作答时要注意思维的拓展性。如: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运用联系多样性方法。一般为平行联系。5、“用什么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类的题:首先要表述清楚知识本身,既先答出具体原理,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运用知识联系材料准确作答。6、“体现---哲学道理”的一类题:首先要锁定好题干限定角度,然后根据材料中的表述语,一一对应分析,做到理论联系材料实际,千万不可断开材料。A、体现了什么哲理:原理表述+材料分析B、如何体现:材料分析+原理表述
  【辨析题】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补充该补充的,结合该结合的。1、首先应分清辨题层次,把握命题意图。找准辨点,准确嫁接课本知识,做到既肯定,又否定。肯定时,要简要写出课本理论依据;否定时,要补全相关要素。2、判断语言常用“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等,少用或不用“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3、判断语言既要有针对性地用,即哪句对说哪句,用知识原理说明;哪句错说哪句,也用知识原理解释。最后,在总结的时候还要判断。概念性知识要表述清楚、准确。如2006年广东的高考题“民主是以牺牲少数人利益为代价的决策机制”就要求对民主的概念阐述清楚;“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出资者的人数较多。”要求对公司的相关知识进行列举.4、题中有些表述其实答案在课本中。如2006年“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出资者的人数较多。”中的“本质特征”其实就是课本中有关公司的知识内容;另2002全国卷“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中的所谓“规律”其实答案在课本中“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7、重点关注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如:民主执政,民主决策,民主集中制,政府的权威,民主监督,和平发展;哲学的作用,实践,真理,发展,规律,矛盾,辩证否定、创新。1、审题要准:把握材料中的信息点,知识对应点。如:关键、重点、重中之重、中心、中心环节、首位、突出位置——抓主要矛盾。(例: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成绩、缺点;优势、劣势;进、退——对立统一,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主流、主体、九个指头、成绩是主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2006高考:4.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对于改善沿线各族群众生活;③对于加强民族团结;④对于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两法合并”改革意义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配套措施,是中国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和呼声。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制定物权法,明确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行使、加强对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明确私有财产的范围、依法对私有财产给予保护,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物权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制定物权法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制定物权法是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2、[目的类]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3、[建议类](1)资源环境[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可以采取提高对高能耗型企业的税率、降低环保型企业税率的财政政策手段;或者采用限制对高能耗型企业贷款、向环保型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的货币政策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环境立法,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引导,加强对对高能耗型企业的监管等措施。)企业应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发展循环经济、采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具体措施)个人应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环保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宣传,参与相关活动.(2)就业[就业的意义、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解决就业问题,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发挥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作用,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对就业的引导、调节、监管和服务的功能,如制定科学的就业规划和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下岗失业人员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3)新农村建设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结合村民自治的知识回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扶贫力度,完善扶贫机制,加快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4)“引进来”与“走出去”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互利共赢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改变对外贸易粗放型增长方式。③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④提高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提高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和应对别国反倾销及反别国倾销的策略。(5)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这一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把握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我们社会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体系,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群众,才能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6)中华文化与“去中国化”一段时期以来,台湾当局不仅在政治上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文化台独”闹剧也愈演愈烈,试图通过重新解释“台湾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地位,虚构一种独立的“台湾文化”,割断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而达到“去中国化”,实现其“台独”梦想。许多学者指出,“台独”运动只能算是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一股逆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是这股“逆流”始终无法逾越的。“去中国化”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根,去中国化就没有台湾文化。
2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