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模拟练习附答案
高考政治模拟练习:选择题
③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④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刺激经济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央行降息旨在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发展动力,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刺激经济增长,②④正确;居民实际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排除①;③中的“高速增长”说法错误。
2.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将扩大至江苏全省,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应补贴政策。市民对其中“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2万元补贴”、“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充电”等政策反响强烈。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图中能反映这些优惠政策实施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的是(注:D1为优惠政策出台前的需求量,D2为优惠政策出台后的需求量)( )
[答案] C
[解析] 出台新能源汽车购买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并未体现变化,故C正确,D错误;A、B显示的是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其需求量的变动,与题意不符。
3.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启动GEP核算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②生产者转变经营理念,以生态保护为直接目的
③劳动者树立职业平等观,努力进入环保行业
④国家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④项分别从消费者和国家角度分析如何推进生态文明,且说法正确;②项说法错误,错在了“以生态保护为直接目的”,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利润;③项说法错误,错在“都”,让所有劳动者都努力进入环保行业违背现实。故选A。
4.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GDP中的比重约为60%,提供了约70%的城镇就业岗位。近年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 )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
C.解决消费不足问题
D.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答案] B
[解析] 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B正确;A说的是公有制的分配方式;C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D中的“主导”说法错误。
5.2015年5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为了促进就业,政府应该( )
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通过多种方式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④积极搞好自主创业以带动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在就业方面,政府的责任是有限的,②说法错误,舍去;④是从劳动者角度分析。①③符合题意,故应选A。
6.2015年起我国开始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即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时,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提取保险金时再交税。国家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个人税负,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
B.购买社会保险,更好保障个人投资收益
C.扶持保险行业发展,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D.解决养老财政压力,补齐养老资金缺口
[答案] A
[解析]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实施,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提取保险金时再交税,可减轻个人当前税负,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A符合题意。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材料强调的保险属于商业保险,因此B与题意不符;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目的是减轻购买保险的居民的税负,而不是扶持保险业的发展,C与题意不符;D不是此举的目的。故答案选A。
7.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分配”( )
A.有悖于按劳分配原则
B.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
C.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格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答案] A
[解析] 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分配”有悖于按劳分配原则,A符合设问要求;其余选项说法错误。
8.从下表可以推断出( )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全年GDP (单位:亿元) 408903 484124 534123 588019 636463 GDP增长速度(单位:%) 10.6 9.5 7.7 7.7 7.4 全国财政收入(单位:亿元) 83102 103874 117254 129210 140350 ①财政收入是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因素
②我国GDP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国民经济不断下滑
③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近五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稳,保证了我国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③④正确;①与表格内容不符;②说法不符合实际。
9.“曾经有一笔税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缴。到税务稽查时,我才追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纳税机会,我会说四个字:诚信纳税!如果要给它加个期限,一定在每月15号之前。”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下列对这则短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反映的是欠税现象
②它反映的是偷税漏税现象
③它提醒我们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④它要求公民增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欠税现象,故①选,②不选。题干没有涉及到公民对税收的监督,④不选。故选A。
10.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该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如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等,直指环境治理顽疾。修订新《环境保护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B.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C.国家宏观调控要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
D.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答案] B
[解析] 新《环境保护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其经济学依据是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B正确;A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C说法错误,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D材料未体现。
11.“聚土地”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聚土地”项目( )
①依托互联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②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③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聚土地”项目依托互联网络,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故③④正确;①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材料中的农民的收入不是经营性收入,故排除。
12.微软、IBM、英特尔等,近年来,世界200IT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表示,“这里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较高的文明程度,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成都投资。”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 )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
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规模扩大
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近年来,世界200IT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材料说的是“引进来”;③材料未体现就业优先战略,故排除③。
高考政治模拟练习:主观题
1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 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材料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唯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12分)
[答案] (1)信息:2011~2014年我国GDP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GDP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4分)
对策:①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债务行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优化资源配置;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居民收入;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得满分)
(2)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又科学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②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③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社会财富源泉涌流;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每点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是某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拉动其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新动力。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投入。
根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就业,我们以后找工作就不用愁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4分)
材料二 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见表格)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帖一: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跟帖(8分) 帖二:网友“冻土”:他的年收入100万元,我的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的年收入202万,我的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4分) 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别跟帖分析。(12分)
[答案] (1)①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有利于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需要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就业的观点是合理的,但这只是个人实现就业的客观条件。(4分)②国家还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4分)③个人要实现就业,还必须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增强维权意识。(4分)综合上述,这位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2分)
(2)跟帖一:①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为“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4分)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4分)
跟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