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清楚所在省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数量
虽然各省高考实行平行志愿报考,遵守“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原则,可由于新高考的改革,各省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却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高考填报方式是“院校+专业”志愿报考方式,1所院校+5-6个专业志愿为一个大学志愿,本科批又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考生可填报15所左右大学志愿,代表省份河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等地。
第二种高考志愿报考方式是“专业+院校”报考方式,以“一个专业+一所院校”为一个大学志愿,考生不仅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专业报考,还可以选择报考心仪的大学,并且可以填报96个至112个大学志愿,对考生来说再也不担忧志愿滑档了,代表省份主要是新高考省份河北、重庆、辽宁、山东等地。
第三种高考志愿报考方式是“院校专业组”报考方式,以“院校专业组+5到6个专业”为一个大学志愿,考生可以连续报考同一个大学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选择不同大学的专业组,最多填报45个大学志愿,这种志愿报考方式使用省份是新高考省份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和广东。
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要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数量,特别是实施新高考“3+1+2”模式的河北、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份的考生和家长,今年是新高考第一年高考,更要清楚报考方式和报考志愿数量,做好准备。
新高考省份考生要了解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相比传统的文理分科高考志愿报考,新高考“3+1+2”模式省份的考生填报志愿会更难一点,不仅高考志愿报考数量增多,并且大学招生专业会对选科有明确要求,可能文理分科前文科生能报考的一些专业,比如金融学、数学、统计学等专业,新高考考生就报考不了了。
比如985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物理”科目;比如985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要求考生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科目;比如“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学、投资学、统计学类、金融学类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物理”科目。
所以实施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省份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前,一定要多去了解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尤其211/985高校、医学类院校,它们招生专业对选科的要求会比较多,大家要去关注。
可能会有家长问:“如何查找专业对选科的要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去所在省份招生考试网查询,像湖北、重庆等地已经公布了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第二种方法就是考生想了解哪所大学,就去这所大学本科招生网去查,两种方法都特别方面,考生可以去了解。
查找近三年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数据,找出大学范围
高考志愿报考我们会采用“省位次”方法挑选大学,即是用高考成绩排名来对比院校招生数据来选择大学,那我们就需要查找院校近三年招生最低分排名数据,很多考生和家长并清楚如何找这个数据,老师推荐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去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查找,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的招生数据;第二个方法直接在网上搜索“某年某省份本科批院校投档线”,甚至你可以找出别人统计好的院校近三年招生数据;因此查找数据比较简单,大家千万不要傻傻地掏钱买数据。
需要提醒一点,可能院校给出的数据只有最低分并没有排名,那我们需要用“一分一段表”换算下,查到近三年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数据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高考成绩排名进行波动找出大学范围。
比如考生高考成绩排名是30000名,那我们就找出招生分数排名在50000名至31000名的大学,也可以找出招生分数排名在60000名至30000名的大学,因为考虑到院校位置及专业,大家尽量去扩大排名范围找出更多大学来选择。
根据报考大学和专业,筛选大学并确定报考大学
通过第三步,我们可以选择出40所大学或60所大学,选择如此多的大学并一定全部适合我们报考,因为有的大学可能院校位置不好、可能是较高收费、可能综合实力不强等等,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报考大学和专业先去筛选大学。
比如考生想报考省会城市的大学,那我们就先把院校位置在省会城市的大学筛选出来;比如考生又想学财经类专业或电子信息类专业,那我们就把有这些招生专业的大学也筛选出来。
筛选出大学后,不要以为没事了,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报考大学,怎么确定报考大学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看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数据,第二个方面去查找专业招生最低分排名数据,比如一所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是42000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生最低分排名是38000名,而考生高考成绩排名是37000名,那考生肯定能报考这所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可以把这所大学作为报考的大学志愿了,因此我们确定报考大学时要去对比院校招生数据和高考成绩数据,看看自己适合不合适报考。
填报志愿时选择名校重要吗
重要!很多考生在名校和专业之间纠结。“一个好学校不如一个好专业”,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学校比专业重要。对于社科类学生,名校优先,专业靠后。在本科阶段,学校是很重要的。
名校的学习氛围浓厚。一个学校的氛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巨大的。你身边的同学都在打游戏,你也会跟风。你身边的同学都在泡图书馆,你就有无形的压力。一般来说,在大学阶段,没有了高中时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很容易放纵自己。
大学四年的时光是白白浪费还是充分利用,全在于自己。好的学校有好的导师,好的学习氛围,他们都是你提升的动力,这四年的时间很宝贵。况且,你优质的人脉资源也是在好大学里建立起来的。
高考报志愿的方法
第一步 熟悉政策
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大学专业等等。
第二步 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还可以参考一些与高考相关的博客、论坛、家长圈,相互交流获得专业知识。
第三步 准确定位
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第四步 知己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
第五步 初选志愿
“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你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第六步 模拟填报
“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失误。目前高考都是在网上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报志愿的注意事项“冲”两个志愿。六个志愿次序前面的两个冲往年录取平均分的高校, “冲一冲”一定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要“量体裁衣”,同时“冲”院校的同时,前提是不考虑所学专业,只考虑学校的“名气”,相对应地投档后专业满足率大大降低。考生查找自己位次处于院校近三年录取最高分对应的位次及最低分对应的排位之间的院校,再结合平均线差均值划定院校范围。
“稳”两个志愿。选择志愿次序中间的两个,重点考虑专业、兴趣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选择往年平均线差均值和最低录取分排位与自己现有成绩及位次相当的院校。
“保”两个志愿。最后两个志愿,一定要综合考虑考生满意度、兴趣爱好、专业、地域及规划职业等,选好保底学校,为自己志愿的录取上好最后一道保险。如果填报不当,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当然选择时也要考虑自己成绩位次,不要太低于自己的理想值,避免“高分低就”。
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
1、客观评估自身分析待选院校投档线水平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入围、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考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前提下,才依照考生专业志愿情况进行招录。因此,考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2、排查志愿细节“冲稳保”合理组合方案
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同时,还要排查志愿细节,调整及确定志愿方案。考生可以将初步拟定的志愿方案与老师、区招办、院校招办等熟悉志愿填报的人士进行沟通,征询意见,并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和家庭实际情况,特别是本人的学习志向、高考分数,最终确定本人的报考志愿方案。
3、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
不管专业还和学校,都很重要。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量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而这却是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容易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