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北海市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广西北海市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需要承认的是,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当前的现实题材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观念滞后和思想僵化的问题。部分现实题材创作仍然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照相式、不加剪裁的机械照搬,停留在新闻素材的自然呈现,而非作者主体介入后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上。这使得现实题材创作滑向自然主义写作,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现状和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同时也由于一部分创作者对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误解,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偏向于写作技艺上的单独用力,使创作渐渐偏离现实生活,或者出现对现实生活聚焦不准甚至扭曲的现象。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和生活窄化倾向。有人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就是问题式写作,从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创作上先入为主,撇开真实的现实状况,而始终以有色眼镜看待生活。有人只见光明不见曲折,一味拔高,悖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使现实题材创作流于浮泛、浅薄,失去打动人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足和艺术手法老化的现象。或混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两个概念,或长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的理解过于狭隘,无视现实主义的发展性、广阔性和再生性,导致现实题材作品显得面目老旧、风格单一、魅力不足。叙事上的粗糙和艺术上的懒惰,极大阻碍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内在创新。
(摘编自何向阳《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
材料二:
能把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写好,熟悉生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三生三笑介绍:“在写网文之前,我进过外企,当过村官,做过图书馆馆员,既在一线城市最顶尖的甲级写字楼坐过班,也在粤西最贫困的山区量过青苗。”她表示,正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经历,对现实生活特别熟悉,所以产生了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动力,短短几年间就写出了四五本反映基层生活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艺术加工而不失真,观照广泛而不失焦,好看,好玩。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当然不是自然主义地对现实进行原样摹写。三生三笑说,基层工作经历“说出来似乎很精彩,分派到每一天,实际上是枯燥无味的,是没完没了地下乡走路,是没日没夜地写材料看文件,是千篇一律地走访个案整理数据……这些日常生活,显然不适合用在文学作品里。有许多涉及私隐的人和事,更不适宜贸然照搬。”针对这个问题,她是如何解决的呢?她的办法是“艺术整合”。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把那些散乱的、琐碎的素材加以整合,别具匠心地连缀起来,故事自然更集中、更凝练、更好看。当然,整合能力的大小,连缀水平的高低,就要看作者本人的见识和功力了。
她还回答了“矛盾冲突该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矛盾冲突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正是在矛盾冲突的推动下,故事情节才能演进与展开,才能把人吸引到故事中,才能让故事产生打动人的力量。制造矛盾冲突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设计出针锋相对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办法固然省劲,又会带来很多游离于生活逻辑之外的“后遗症”——我们都有切身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和事并不能如此简单化的划分,好或者不好并非能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三生三笑说:“我用的也是笨办法:在不断深挖一个题材的时候,反复变换角度来看矛盾。”她表示,用这种办法,即使不写负面形象,依然能够设置悬念、制造冲突,依然能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来抓住读者的心。从作品看,她确实做到了。
在阐述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心得时,三生三笑还特别强调,“故事的背后,仍然要体现现实的情感、现实的矛盾、现实的羁绊。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是矛盾和感情,是要真挚的。唯有滚烫的真挚的感情,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这是肺腑之言,也是透彻之悟。
真情,真诚,对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而言,是血脉,是灵魂。好的文学作品,最终还是靠着以真化意,以真化情,以真化境。如果作者缺乏真情,或不够真诚,对生活的观察如浮光掠影,对生活的体验似蜻蜓点水,那么进入创作过程后,即使再用力,笔触也深不下去,感情也融不进去,境界也升华不起来。比如陶渊明的诗,尤其是写田园生活的那些,获历代众多诗家倾心叹赏,其最得人心处全在一个“真”字。
(摘编自于国鹏《莫起空中楼阁,夯牢现实根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符合新时代发展大潮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既不能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照相式的呈现上,也不能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
B.现实题材创作者囿于问题式写作而违背客观现实主义精神,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现实主义的广阔性,将生活窄化。
C.熟悉生活是作家写好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首要因素,同时创作者也要注意对现实生活中散碎的素材进行“艺术整合”。
D.面对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无法明确划分是非曲直的状况,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者可以尝试反复变换角度来看待矛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并不是对现实原样的自然摹写,而是作者在深度体验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
C.现实题材创作者必须抓住真情这一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血脉,真实地反映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D.现实题材文学创作不能撇开现实生活,必须要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以真化意,以真化情,以真化境。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为写《中国在梁庄》,梁鸿带着儿子从北京回到家乡河南梁庄,前后住了五个月,寻摸留守的梁庄人无人触碰的生活脉络。
B.《西海固笔记》作者季栋梁说:“要写出扎实厚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史诗性作品,必须踏进生活的洪流。”
C.郭沫若曾说:“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创作性的影响进而被塑造。”
D.在长篇小说《太阳转身》的创作过程中,作家范稳走访了十几个村庄,最终呈现了云南边疆地区历经脱贫攻坚后的华丽转身。
4.阅读材料,请用材料中的观点分析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可以称作现实题材佳作的原因。(4分)
5.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弥补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的差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鸬鹚邬
聂鑫森
农历春风节一过,八百里洞庭的休渔期开始了。在节后的九十天里,严禁下湖捕鱼。渔民们白天修补船、帆,织网、补网,调养鸬鹚,与风浪生涯暂时小别,日子就变得平静而安闲。剪草镇邬家村的老少爷们,天一落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邬海蛟邬爷的家。
邬家村位于洞庭湖的南水湾,各家住得相对集中,只有邬爷家置放在一个较远的土丘下,丘上树木葱郁。一圈围墙高过人头,内有一排五间的青砖青瓦平房,还有一口池塘。邬爷和老妻朝夕相守,独生子大学毕业后到省城安家立业,另起炉灶了。湖区湿气重、气温低,邬家接待客人的堂屋里,必有老柴蔸燃在火塘,暖烘烘的。大家之所以愿意来邬家,一是邬爷虽刚到花甲,但辈分高;二是邬爷是驯养鸬鹚的高手,人称“鸬鹚邬”,本村和外村用来捉鱼的鸬鹚,不少都来自这里;三是邬爷热情、大方,客人来了,有酒有茶有烟招待,还特别会“摆古”,上天文下地理,一肚子奇闻趣事。
邬爷有异相,头大、鼻高、眼小、下巴前倾,眼虽小却目光锐利如刀,下巴上长一撮黑红的山羊胡子。
邬爷说他家的鸬鹚之所以有勇有谋会捉鱼,是品种好、基因优,延续了一两百年的“香火”,它的先祖就属个中豪杰!
众人笑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邬爷呷口酒,说:“我家鸬鹚的先祖,最有名的,叫作乌帅。”
“和邬爷同姓?”有人问。
“我的姓比它多一个反包耳。鸬鹚古称墨鸦、鱼鹰,又称乌鬼,因它羽毛乌黑,还带点绿色的金属光泽。关于乌帅就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你们想听吗?”
所有的人竖起耳朵,再不说话。
“乌帅体型大,嘴长而曲如钩,如两把锋快的弯刀;那双鬼眼,寒光闪闪;它又力大无比。那一年冬,我的老祖宗和同行下湖捕鱼,急性的人先赶鸬鹚下水,出水入水竟无所得。有血气方刚的人,脱衣泅水去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深水下,大鱼互咬其尾,层层叠起来,从顶上到四周,围筑成城,固若金汤,小鱼被保护在城中。没法子破城,自然捉不到鱼。”
邬爷抽出一根纸烟,马上有人给他点燃了。邬爷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再慢慢吐出一个一个的烟圈。
“我的老祖宗听了,哈哈一笑,把乌帅放下水去。还告诉那个泅水的人:‘你喝几口烈酒,再去看看城是怎么破的!”
“城是怎么破的?”
“乌帅先沿城巡看,发现鱼嘴咬鱼尾的地方有缝隙,先用嘴插进去,再将头也挤进去,横绞直捣、乱啄乱咬,挤在一起的小鱼受惊了,胡乱奔逃,大鱼也受不住这股内力,于是城破。船上人见湖波陡起,知乌帅得胜,把鸬鹚通通赶下水去叼鱼。小鱼,一只鸬鹚就可叼起;大鱼呢,它们同心协力,咬尾的咬尾,咬腮的咬腮,咬鳍的咬鳍,把鱼抬出水面,各船皆满载而归。你们说,乌帅厉不厉害?我家的鸬鹚是乌帅代代相传的血脉,当然不同一般!”
有人还想问邬爷,除鸬鹚的遗传基因之外,驯养上还有什么妙法?
邬爷打了个哈欠,说:“我困了,该上床睡觉了。”
大家赶忙起身、告辞。
……
剪草镇镇长惠大为忽然接到匿名电话举报,说邬海蛟每夜三更后,都驾船去湖上用鸬鹚叼鱼!
惠大为年轻有为,虽然上任不到两年,但早闻邬爷的大名和不错的口碑,怎么会在休渔期犯规呢?那是要受到重罚的!他决定一个人悄悄地去乌家私访,调查了解情况。
“邬爷,不速之客冒昧登门,打扰了。”
邬爷正在修补一张网,忙迎上前,说:“惠镇长,我知道你为什么来,有人告我的状了,是不是?”
邬爷先去关了院门,说:“我先让你看个稀奇。”他从池塘边的一个棚舍里,抓出一只体型很大的鸬鹚,真的是威风凛凛,翅羽如铁,嘴曲如弯刀。
“这是个可以领兵挂帅的角色!”惠镇长双眼一亮,说。
“但我从不让它去叼鱼!”
“为什么?”
“你马上会明白的。”
邬爷放下鸬鹚,拿出一张小型新网,再在池塘沿岸的水中,插上长竹竿,把网布好。又从厨房的水池里抓出两条鲤鱼,丢到入水的网中。鱼虽在网中,泅水后不见踪迹。
惠大为满脸疑惑,不知邬爷要干什么。
邬爷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接着,拿来一把异型刀,中间是扁平的短柄,两端嵌的是薄而长的刀片。他把短柄塞进鸬鹚的嘴里,再用粗粗的橡皮圈缠紧套牢,然后顺手把鸬鹚丢到塘里。鸬鹚很机警地游了几步,猛地扎入水中,好一阵才浮出水面,再跳上岸,来到邬爷脚边。邬爷蹲下来,松开橡皮圈,取出刀子,再拿块鱼肉塞进鸬鹚的嘴里。
惠大为忽然发现,有破了的残网漂出水面。鲤鱼在网外的水面欢快地一跃而起,划出很好看的弧线。
邬爷说:“有人发现我驾船夜出,是真的。但不是去偷偷捕鱼,是去切割外乡人到这个地方来非法捕鱼布的网!布网的当然不在现场,待网里装满了鱼,他们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去收网。但我这样做,也是个秘密,歹人知道了,岂肯饶我?”
惠大为说:“你放心,我也会三缄其口。但你也要受点委屈,我不能公开嘉奖你。”
“那是小事。哈哈,哈哈。”
“用鸬鹚衔刀割网,你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邬爷仰天又是一串哈哈,说:“请到堂屋去喝茶、说话。婆婆子,煮茶呵——”
屋里马上回应:“好——嘞!”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点面结合描述洞庭湖休渔期渔民们的生活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以“鸬鹚邬”作为标题,仅是因为他是驯养鸬鹚的高手,调教了很多鸬鹚,且家中蓄养着很多鸬鹚。
C.小说中渔民们和惠大为向邬海蛟请教鸬鹚驯养方面的问题,都被他搪塞过去:留白艺术的使用恰到好处。
D.小说语言清新优美,如邬海蛟的鸬鹚“威风凛凛,翅羽如铁,嘴曲如弯刀”,比喻形象生动,如在眼前。
7.下列对小说中设置大鱼围筑成城以保护小鱼与乌帅大破“鱼阵”这一情节的意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大鱼们保护小鱼的“壮举”,凸显了扶弱济困的社会风尚。
B.以大鱼与鸬鹚“交战”的故事,为小说内容增添了传奇色彩。
C.以鸬鹚王“乌帅”的神勇表现,印证了邬家鸬鹚的优良基因。
D.以大鱼们筑城保护小鱼的行为,凸显了物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小说中,镇长惠大为对邬海蛟的情感与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有所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主旨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
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
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
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
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父没A而不能读父之书B母没C而不能执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岂待G父母之命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同“嘱”,指嘱咐,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两者用法相同。
B.差,指美味佳肴,与《行路难》“玉盘珍差直万钱”中的“羞”词义相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正卿,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权力仅次于国君。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祭祀父亲的时候,屈建没有使用菱角,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
B.在柳宗元看来,屈建没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亲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
C.苏轼认为,曾子、孟僖子、齐桓公等人,临死时都是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D.苏轼认为,比起违背父亲的遗命,让父亲留下浅陋名声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4分)
(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4分)
14.苏轼用以批驳柳宗元的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长相思
袁正真①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注]①袁正真: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攻人临安,南宋灭亡。元军便将南宋帝后大臣遗往大都,1288年,诗人汪元量经忽必烈赐准返回江南。本词正是为汪元量饯行而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起笔通俗、简洁,以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巧妙入词。
B.“淡浓”二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出南北高峰烟笼雾绕的变幻之境。
C.“采芙蓉,赏芙蓉”不仅有山水花草之美,更有情感美、生活美。
D.本词以乐景写哀情,把相思无处说的情感融于湖山图画的美景之中。
16.有人认为本词表现出对家国故土的相思之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连接不断,遮蔽天日。
(2)《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对待土地不珍惜,“ , ”,父辈祖先却要披荆斩棘才能获得。
(3)通过一些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某些地名,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或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茶艺之中,更能显示人力功效的是“汤候”,也就是煮茶时的火候。这在唐宋的煎茶风尚中尤为重要。有人说,茶之妙,全在火候,言之有理,这从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① 。陆羽认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为它们发火猛烈而无烟,不至于影响茶的正味;煮茶时要疾风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这些讲究在今天来说,已经没有 ② 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单纯烧水,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烹茶的乐趣。烧水烟熏火燎,有何乐趣?烹茶之乐,恰恰就是由此开启的。
如果身处这一文化现场,煮茶也是融声、色一体的审美体验,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从听觉上说,从水将沸时细微的气泡浮出的声音,再到第二沸时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腾波涌浪!从视觉上说,茶末被滚烫激起,在水面上环游盘旋,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又如“若绿钱浮于水渭”“菊英堕于尊俎之中”,真是 ③ ,妙不可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即将擦肩而过的机会,事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情趣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适时地恭让对手,谦逊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乐观地帮助别人,爱心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
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同样,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实际上,从你开始追求理想的那一刻起,一扇门就已经等在了你前行的路上。它不会背离你,也不会丢弃你,它坚贞不渝地等着你,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耐心和艰辛罢了。这一点,谁都知晓。
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泯灭,只要你的心门没有关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会为你而开。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这一点,谁都知晓”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一玩起手机游戏,谁都不理睬。
B.小王,谁在敲门?
C.我就说了一句话,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21.画波浪线部分为一组排比句,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22.某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不同文体中可以通用。画横线部分颇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首章)之妙。试用古代诗歌理论分析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B项强加因果。由材料一可知,问题式写作和忽略了现实主义的广阔性是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的不同问题,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2.D(D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是矛盾和感情,是要真挚的”可知“必须要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这一说法太过绝对。)
3.C(A.B、D三个选项都是关于现实题材创作要熟悉生活的,符合材料二观点“能把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写好,熟悉生活肯定是第一位的”,而C项郭沫若的话语是关于文学与现实的相互影响,相较来说,C项最不适合。)
4.①该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既关涉现实又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相式呈现,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整合”。②真情,真诚,对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而言,是血脉,是灵魂。此诗借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作者真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角度得当,言之有理也可)
5.①现实题材创作要更新观念,活跃思想。创作者既不能偏离现实生活,更要熟悉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整合”。②现实题材创作要提升理论认知,客观认识社会生活。创作者既不能先人为主,也不能一味拔高。③现实题材创作要具有创新意识,提升艺术手法。创作者要认识到现实主义的发展性、广阔性和再生性,在叙事和艺术上用心研磨。(每点2分,其他答案角度得当,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B(B项原因分析错误,以“鸬鹚邬”为标题不只包含选项提到的原因,还涉及人物、情节、主旨等层面的原因。)
7.A(从小说的思想内容看,A项“凸显了扶弱济困的社会风尚”的表述,不符合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旨。)
8.①接到关于邬海蛟每天深夜去湖上偷捕的举报电话后,他将信将疑,决定悄悄去乌家实地调查。②邬海蛟在院内池塘边张网、放鱼、摆弄鸬鹚时,他大为疑惑,向其提出疑问,耐心等待结果。③看到“全副武装”的鸬鹚将水中的渔网割破,听到邬海蛟的解释后,他恍然大悟,称赞不已。(每点1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如小说开头描述春风节过后洞庭湖长达九十天的休渔期,严禁捕鱼,渔民们暂别捕捞生产,暗示了小说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旨。②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如叙写休渔期渔民收拾渔船网具、过起平静而安闲的日子,个别外乡渔民偷捕,匿名举报邬海蛟等情节,说明禁捕令的实施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③通过人物形象来凸显,小说中着力刻画老渔民邬海蛟不顾个人安危与荣辱以实际行动践行禁捕令和基层干部惠大为坚持原则注重调查研究的形象,从而突出了小说主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赋分)
10.BDF(原文意思: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
11.B(第一个“羞”,“进献”之意;《行路难》中的“羞”,通“馐”,美味的食品。)
12.C(文中提到管仲重病,提醒齐桓公怎么做,表现的是管仲的“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13.(1)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末”“绝”各1分,句意2分)
(2)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细人”“姑息”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14.①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之所以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是因为不能因为父亲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②君子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③曾子的名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每点1分)
15.B(“淡浓”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16.首先,结合本词背景来看,汪元量的南归,撩起彼此的离愁别恨,激起了心中郁积已久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绝望之苦。其次,词中描写的芙蓉美景,不是眼前所见,而是回忆中故都的美景。最后,“无路通”所指并非痴小儿女的爱情,而是指故国在千里之外,无路可通的悲怆。所以本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家国故土的相思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2)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3)青枫浦上不胜愁 浔阳江头夜送客/家在虾蟆陵下住/前月浮梁买茶去
18.①窥见一斑②用武之地③千姿百态(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窥见一斑:意思是只了解一二。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
19.如果身处这一文化现场,就会发现煮茶也是一个融声、色体验为一体的审美过程,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4分,修改一处得2分)(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偷换主语,“如果身处这一文化现场”,相当于“如果你在这一文化现场”,陈述对象是“你”,而后面句子转为对“煮茶”的陈述了。针对这一错误,可以在“煮茶也是……”前增加“就会发现”。二是主谓搭配不当,“煮茶也是……审美体验”,“煮茶”是一项活动,而“审美体验”是主观感受,二者不可直接搭配,可改为“煮茶也是一个融声、色体验为一体的审美过程”。)
20.A(文中和A项都表示任指;B项表示疑问,问哪一个人;C项“谁知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没想到;D项表示特指,指具体的某个人。)
21.画波浪线部分六个句子,以“……,__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构成排比;而前四个句子的前一个分句以“__(动词)一个(定语)的__(名词)”为结构,后两个句子的前一个分句以“__地____(动词性词组)”。(2分)整个排比句从不同角度阐述“打开以扇门”的内涵和途径,形象且有强烈的说服力,整齐中有变化,灵活而不呆板。(3分)(意思对即可)
22.画横线部分借鉴了古代诗歌里比兴手法。(1分)文段以“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起兴,引出观点句“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1分)而“雄鹰飞过高山,水手征服江河”与“你赢得目标”又有某些相似,具有比喻的性质。(1分)借用比兴手法进行议论,既自然地引出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形象性,行文不落俗套。(2分)
23.[写作指导]如今,面对海量信息,很多人喜欢跟风转发,人云亦云,造成很多文章真假难辨。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没有了辨别思考的能力,就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参考立意]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勿让浮云遮望眼;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思考是一种能力。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说:“这是您父亲托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的法令记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照先王,对下可以教导后人,即使不是楚国,诸侯各国也没有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国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猪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鱼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酱是从国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我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
材料二: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
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简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官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现在用菱角做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
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就是很愚钝呀。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世袭制: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6、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7、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8、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9、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0、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11、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12、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
13、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5、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准备的资料
《新高三网文言文专项训练》
书中对古代文化常识,古今异议词,实词虚词及常用句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可以在文言文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再配合大量的进行刷题,是可以快速提高你的文言文成绩的。上课认真下课有教辅书辅助,是可以得到成绩的提高的。
新高三网的图书,知识点覆盖广泛,主要针对基础方向。在我看来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文言文的知识点既多且杂,很容易混淆,不容易记忆。所以这本书里面包含实战模拟,真题典例,可以准确的提高文言文阅读书写能力。
《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
这本文言文教辅书是一本注重刷题类的教辅书,运用各种文言文的习题来提高文言文的知识能力水平,在刷题中理解文言文。这本文言文教辅书在内容上是教材+过关训练卷的形式来提高训练文言文,虽然只注释了部分的字词,但是可以让我们清晰明了的了解重点词汇。这本文言文比较适合文言文基础比较好,想要做相关习题的同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怎样学习
第一,重视基础的记忆,多读多背,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第二,重视把握知识系统,多归纳,勤整理。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第三,古今结合,中外对照,在联系中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语言现象的广泛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