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2023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n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3分)
A.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5.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6分)
模式 | 观点 | 学习理念 | |
离身认知 | ① | ② | ④ |
具身认知 | ③ | ⑤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八个答题技巧
1、全文把握大意: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时,首先要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尽量把握文章的大意。可以在读完一段文字之后,回顾一下自己刚刚读过的内容,逐句逐段思考,以确保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准确和完整的。
2、找出文章的结构:在阅读一篇语文阅读理解文章时,要尽可能地找出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文文章。
3、注意关键词:在阅读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可能是语文文章的主题词、重要词汇或其他关键信息。理解这些关键词对于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非常重要。
4、利用上下文推断语文词义:如果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大致意义。上下文指的是这个单词周围的其他单词和句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词。
5、关注标点符号:在语文文章阅读过程中,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中的语气和句子的结构。因此,答语文阅读理解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要有所了解。
6、熟悉作者的写作风格: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都不同,有些作者的文章比较简单,有些作者则喜欢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高级的词汇。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文文章,并适应作者的写作风格。
7、重视语文文章的段落: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注意段落的划分,每个段落都有其自己的主题,弄清楚每个段落的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
8、多读多练:阅读理解是需要不断练习的,通过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多做练习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语文高分技巧
1.开阔眼界
富有见识的人经验丰富,通晓历史过往;善于分析环境,行事立足现实;能预见事物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一个人要成才,必须注重增长见识。见识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实践能力,且能通过锻炼获得提高。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要学会观察生活,直面各种生活场景,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看展览、旅游、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通俗文化等,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恨美丑。
2.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要培养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作为高中生,已经积攒了很多的作文素材。根据平时的学习,心里也会有一些好词好句,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把和你篇作文相关的开头结尾都写上,这让老师对你印象会很好。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要有平衡感,既简洁,一句话点题,铿锵有力。
一定要有基本的思维或者说结构,才能大体上比较完整。一定要有所准备,包括自己的思维习惯,身经百战,经历无数试炼不断完善后才拿上考场的。
在考场上,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可以先看五分钟但是不能动笔,在这五分钟内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作文的题目以及要求。要做到临危不乱,无论时间有多紧急,字一定要工整
高考语文应该怎样复习
1.语文字词的积累。
这包含字音,字形,同义词的辨析,成语的使用等方面,平常注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过段时间加以巩固。
2.语文古诗文的理解。
好多同学觉得古诗只要背过会默写就行了,其实这还不够的。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要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同时还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不仅要背过,还要求理解。
3.语文阅读的技巧。
三类文体都有他们固定的答题模式,要善于做好笔记,在答题时把笔记上的内容信手拿来,保证语文阅读的高分。
4.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点,课文学的挺好,可是一做课外文言文,都不会。原因古文离我们较远,很多字词的解释我们现在很少用。所以平常做题时多积累,多背诵,这样在语文文言文题目当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四、多朗读,有感情的朗诵能够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自然也感受不到朗读的妙处。建议拿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感。
综上,语文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改变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