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作文 >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时间: 健辉 高考作文

写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积累,有意识的积累和无意识的积累。而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积累,我们想表达观点,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供您查阅。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篇1)

时间在流逝

春来秋去又一年,燕回仍未把巢嫌。

无奈吾心已尘覆,随那流水入西天。

——题记

不记何时拂过你的笑脸,在那春暖花开的季节。你说要离我而去,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春天。说后转身踱去,瞬间化成云烟,只留我在那蝶扰虫鸣的地点,流泪问你:时间,何时再能见面?

罢,也许挽不住他的手腕,但回忆却如小河,悠悠淌的闲,记住你的笑脸,犹似春日阳光。不忘曾经戏耍在那柳暗花明,不忘与你共同垂钓在那碧溪。时间,你我生死相随,待到山花又烂漫,吾将携你手,拾级登高楼,一碟菜肴两盏酒,诉你心中快乐,倾你心中烦忧。可是,你慢慢老去,不能与我同舟。

时间在流逝。春,匆匆路过,未带一袖清风,未留一抹云烟。像童时河边玩耍,踩在沙滩的脚丫转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随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迹回眸间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边嬉戏,留在水面的涟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忆一夜变成空白,一丝不留的随时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唤不回。

曾彻夜哭诉被时间抛弃的委屈,却只有大雁的哀号传回;曾整日怒吼被时间丢下的不满,却只有知了的尖叫响应。可能只能一人独自承受这失去的痛苦,抑或只有自己承担不得不抛弃的无奈。然而,坎太深,缝又太宽,这一残酷的现实唯一带来的就是对白驹过隙的深刻体会和对寸寸光阴的感受。当释怀,当放开,或许一切仍在。

春天,希望仍在,虽然岁暮阴阳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虽然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虽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虽然天涯霜雪霁寒宵。没有什么离开,虽然时光很快;没有什么不在,虽然流水逝去很快。该做的不是闲梳妆,独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伤,而应趁艳阳,霸占山头,开怀畅饮,放声歌唱!

无论如何,时光总在流淌,像一捧清泉,随指缝就落下留恋与哀伤。即便如此,也仍冷冷逝去,没留下半点施舍。何不学着太阳,让自己辉煌,等到那天,和时光比一比,看谁更亮!

是的,既然冷眉转身对,不如吾笑转身回,就算难舍时光恋,总得竭力一生追!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篇2)

看了材料,一方面为编剧的认真审慎而称道,另一方面则为演员的敢于创新而欣慰。如今,我们的演员不再只是剧本的传声筒,他们真正地将自己融入了艺术的生命。其实,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尊重,怀着敬畏之心,对剧本进行的适度变通,或许能让剧本焕发出更加熠熠生辉的光彩。

当然,不仅仅是艺术不排斥变通,生活中,变通其实是一门十分值得推崇的艺术。《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的雄鹰,唯有懂得变通,才能在风雨中继续搏击苍穹;享受探险乐趣的勇士,唯有懂得变通,才能在险象环生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刻。

仰望历史的星空,人们不难发现,一些伟人十分懂得变通。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就曾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足以看出他不凡的变通意识。清朝末年,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与当时的世界形式不相吻合,可是清政府的官员依然顽固不化。面对此种情景,康有为愤然说:”祖宗的规矩是用来保全祖宗领土的,现在祖宗领土保不住了,还要祖宗规矩何用?“面对困境,变通才有出路。前面是死路一条,仍不知变通,直到撞了南墙仍不知回头,其愚蠢与顽固与《韩非子》寓言中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又有何区别?

面对不乏荆棘的人生之旅,变通彰显的其实是审时度势时的睿智。

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鲁迅先生,曾经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国民体弱多病,日本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于是便到日本苦心钻研医学。然而有些中国人健壮却麻木的现状让他认识到,必须从精神上拯救中国人,才能真正解救国民。于是,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的变通,给绝境中的中国带来了几丝曙光。曾经风光无限的体操王子李宁在汉城遭遇滑铁卢。跌入人生低谷的他,痛定思痛,祭出”变通“神器,毅闯商界。正是因为懂得变通,李宁开创了”李宁“体育品牌,让自己的人生实现另一个辉煌。是的,审时度势,懂得变通,可以让陷入困境者找回自我,继续书写人生华丽的篇章。

艺术需要变通,人生需要变通。变通,会让艺术不断焕发活力;变通,会让人生之路不断柳暗花明!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篇3)

人说,听人劝吃饱饭;人说,不破不立。有道是滚滚红尘,从来就是是非成败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的人生注定了没有完美的剧本和演出。

屈子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言,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三闾大夫不改赤子之心,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从此箬叶之香飘千载,《离骚》遂成千古绝唱。这里,不改是一曲忠诚的赞歌!

项羽为解巨鹿之围,一反常规,先斩杀上将军宋义夺得兵权,后渡过漳河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破强秦军队。正是一改再改,才奠定了西楚霸王的华夏美名!这里,改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改与不该,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项羽对刘邦始终不改仁义之心,最终养虎为患——垓下之战,西楚霸王一溃千里!亭长大呼“过江!”,然项羽此时却一改进取之心,拔剑自刎!有道是——胜败 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时候,不改就是优柔寡断;有时候,改就是英雄气短!

有时候,不改需要一种与之共存亡的决心!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这里不改的是气节,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不改的事志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甘心照汗青!文天祥也许改写不了历史,但是他也没有让历史把他改 写。他不改的,是一颗始终充满报国之志的情怀!

有时候,改需要一种智慧。

三十七年前,当两个“凡是”的声音响彻中华大地,是谁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实事求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人们的心中潜滋暗长?是谁先“改”,然后行“开放”之实?是一位老人!他很智慧的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然后神话般的崛起一座城,崛起座座金山……

改革之初,有人非议,有人怀疑……然谁能否认今日之中国成就,来自三十七年前的改革开放?

有时候,不改是一种忠诚!有时候,改是一次突围,是一次超越!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用我们不曾改悔的决心和信心,去做一次又一次的突围和超越!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篇4)

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二人因为能不能修改台词一事,各执己见。这让我不由地想到屈原《离骚》中的一句话:“何方圆之能周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守方还是似圆?

“方”,彰显的是一个人分明的棱角,是一个人内心秉性的追求,反映了一个人的修身原则。“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身陷囹圄的司马迁,坚持自己“方”的秉性,拒绝美言取悦汉武帝,虽然身陷囹圄,他仍能够坚守“方”的信念,坚持太史令的职责如实记载汉代的史书,捍卫了史家的名誉。这“方”自是值得万世铭记。

“圆”,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处世智慧,是一个人外在的谋略,反映了一个人的处理复杂事物的水平。曹操及蔺相如恐怕都算得上是将“圆”运用到了极致的高手,因为曹操心中能够容得下许攸,所以才能在官渡之战中获得的出人意料的胜利;因为蔺相如能够用包容对待廉颇的无礼,所以才能留下“将相和”的佳话。这“圆”同样值得彪炳史册。

“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岂不更好?“有人如是说。是的,方圆相融,自是人生的大智慧。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常是”方“有余而”圆“不足,往往喜欢意气用事,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他人的不足,常常难以容忍,愤世嫉俗。历尽沧桑的中老年人则又”圆“有余而”方“不足,常常是老于世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此两者,均属于没有把握好”方圆“之术。

梁思成在谈建筑时曾说:”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约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极大的变通的灵活性。“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应该明白:”方“,可以作为准条、原则来约束自己;”圆“,应当作为处世方法,学会随环境要求改变自己。我们都熟知这样的古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大海恐怕就是谙知”圆“的妙处的智者吧?

艺术家与编剧之间的争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坐下来,好好交流,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改与不改的差别。生活中的分歧,也应靠交流去沟通。老子以为”上善若水“,我们也应当如水一般,任方随圆,这样才能彰显年轻人的智慧。方,便立世;圆,便处世。

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篇5)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传承的是一种刚直的品格;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传承的是一种爱国的思想;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到“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传承的是一种壮志情怀。

当狼烟滚滚,烽火映红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当宫崩殿圮,安史的铁蹄肆虐在李氏的社稷——一种气节的坚守,便在那一刻焕发出它的道德光辉。试看张巡宁死不屈,颜真卿舍生取义,他们都用生命敲击出坚守的铿锵乐音。

也正是这种坚守,才有了唐朝的传承。

一棵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坚守。无论是风霜雨雪、无论是春夏秋冬,它都要把根深深扎入土地、把树干挺直,用整个身躯迎接狂风暴雨……

一弯小溪要流淌成汹涌大河,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坚守。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高山平原,它都要不停吸纳、不停奔涌,用所有的精力奔流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个在春晚舞台上唱出自己心声的“大衣哥”朱之文诠释了人们对梦想的传承和坚守,对生活意义的寻觅。他对梦想的坚守让我们肃然起敬,他对生活意义的寻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民歌者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以西的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如今已成为纽约市的一大标志,当年雕塑女神像时飞机还没有发明,但后来人们乘坐直升机俯瞰女神像,发现女神像的发丝都雕刻得清晰可见。人们问创作女神像的雕刻家巴托尔迪为何这样时,他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人是看不见,可是我的心能看见,这是我坚守的底线。

正是像巴托尔迪这样的艺术家的坚守,才有后继者一代代的传承。

我想,在坚守中传承,也应了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了吧。

15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