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办大学排名
北京市公办大学排名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1 | 北京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 2 | 清华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 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1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22 | 北京理工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28 | 中国农业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33 | 北京科技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35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 41 | 北京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57 | 北京邮电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3 | 中国政法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5 | 北京化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5 | 首都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67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69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70 | 中国传媒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72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7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80 | 首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82 | 北京林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85 | 中央民族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96 | 中央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98 | 北京体育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99 | 外交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99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13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1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3 | 华北电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29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35 | 北京电影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36 | 北京工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148 | 北京语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164 | 中央戏剧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75 | 中央音乐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80 | 中央美术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182 | 北京建筑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197 | 中国音乐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216 | 北京联合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222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23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243 | 中国戏曲学院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250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 268 | 北京服装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273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287 | 北方工业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 293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 301 | 北京农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 316 | 北京印刷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334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 334 | 北京物资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346 | 国际关系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346 | 北京舞蹈学院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346 | 首都体育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 366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452 | 中华女子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506 | 北京警察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509 | 首钢工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 512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高考选择大学的技巧
1.看大学官网
大学官网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该大学的渠道,其中基本都会包含学校简介、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校园风景、校园建设等各个板块,而且大多会进行详细的介绍,是了解大学的不错的靠谱方式。
2.分析高校历年录取数据
分析大学录取的数据就是我们能否进入该校,能否进入理想专业的依据。只有通过对往年大学历年招生情况的数据分析,总结大学招生录取情况的规律,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得到结论。
3.了解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
今年目标大学到底开设了哪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如何;开设的这些专业对考生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学费是怎么样的。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在招生计划中找到。例如:2011年武汉大学开设专业"化学类",计划在北京市招生2人,学费4500元/年,专业包含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并且该专业要求考生嗅觉迟钝不宜报考。这些内容也是我们在选择专业之前必须要了解的。
4.仔细阅读该校的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几乎涵盖了所有该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信息。这其中包括学校提档录取规则,专业录取规则,入学考核,培训机制等重要信息。通过招生简章,我们能了解到目标大学当年的专业录取规则,这是我们判断填报相关专业时是否具备足够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选择专业填报策略的重要依据。
如何报考志愿和选专业
看学校。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心仪的学校的往年录取线,来综合填报,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把目标定得合理,定得切合实际,以免自己在目标未达到时过分失望。
看分数。填报高考志愿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所考的分数,假如分数比较高,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专业,假如分数不是很理想,就要慎重选择所学专业了,以免因要求太高而落榜。
看爱好。选择高考志愿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想学有所成,最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然学起都没有意思,也容易荒废学习。
看前途。很多学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还必须要考虑这个专业的未来前景,是否好就业,是否是热门,未来是否有市场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后,才有可能选出最合适的专业。
看就业。孩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也必须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哦,毕竟大家都希望在学成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有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是要综合考虑未来的就业意愿。
根据大学目的地海选学校
了解你所能报的批次高校的地域分布情况。
选择大学的地域,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原因和偏好。比如,喜欢离家远还是离家近?离家近,那就本市或者本省;离家远,那就去一二线大城市,因为好点的高等教育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 ;对沿海和内陆有无特殊喜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自己的体会是基础设施上,沿海和内陆主要城市没有什么大差距了,选择不同的区域本质上是要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喜欢适应新鲜环境的人,骨子里是喜欢冒险还是安稳;对某些地域有偏爱,有些广东学生觉得不愿意去太北方,内陆学生就想去海边待待,南方学生就想去大东北感受大雪冰雕。喜欢吃,我就想去重庆成都……
总之,地域选择上可以按自己喜欢甚至是想象的去选择,无非对错,因为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开始,年轻就是有资本多尝试。后面还有很多路和机会。
新高考填志愿选择大学的方法
1、“专业+院校”形式
这种填报方式可以让考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及院校,也能让考生更明确未来职业方向,避免了考生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
比如考生想报考热门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可以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重庆邮电大学”等众多大学的信息与工程专业。
2、“院校+专业组”形式
如“清华大学专业组4”对选科的要求是:首先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限,专业组内包括计算机、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10个专业。
“清华大学专业组5”对选科的要求是: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包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5个医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