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公选领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法律知识 >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带答案

时间: 焯杰2 法律知识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一)

  A.受贿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徇私枉法罪

  3.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是( )

  A.遗弃罪 B.权钱交易犯罪 C.滥用职权罪 D.以权谋私犯罪

  4.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 )

  A.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

  B.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

  C.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

  D.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

  5.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 )

  A.诬告陷害罪 B.强迫职工劳动罪

  C.非法搜查罪 D.侮辱罪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答案

  1.【解析】A。《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2.【解析】B。《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3.【解析】A。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一个罪名,应选。

  4.【解析】A。首先,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间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接故意,而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有未完成状态。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故选A项。

  5.【解析】D。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二)

  1.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4.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5.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

  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答案

  1.【解析】D.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全部现行国内法规范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全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它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情况,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概念是部门法体系,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是中国法制向近代转型的标志,在此之前近代部门法体系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当然也无从存在。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法律制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法系,由于"一国两制"的实行,出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基本性质和不同法系的法律并行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以上法律体系的并存。由于我国国家主权统一,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根据宪法授权制定,而宪法是我国全部法律统一的中心和出发点,因此中国仍然可以看作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法系背景的差异并不影响中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古代中国法律一直是诸法合体,但是这种法典编撰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并不能否定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因此答案选D.

  2.【解析】B. 权利和义务是法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概念,在两者的关系中,权利具有最终的地位,义务始终是为权利服务的,这就是"权利本位"思想。A 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是正确的。C 说明了两者互为条件,也是正确的。D 说明了设定义务的目的就是保证权利的实现,是正确的。而B 则认为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这违背了"权利本位"的思想。

  3.【解析】A. 违法行为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 )以违反法律为前提;(2 )是某种违反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3 )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4 )一般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5 )行为人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在这些构成要素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素都是基于这一要素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素,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这也就是"法未禁止不为非"的原则。因此,A 为应选项。至于B 、C 、D 项,虽然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但是具有例外情形,如无过失责任的存在,限制行为能力人做出的违法行为等。同时,其自身的界定也离不开法律的确认。

  4.【解析】D. 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时代不同,其所叙内容不同,它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这种要求是具体的。因此D是错误的。

  5.【解析】B. 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观念,出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表现为在财产归属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类的区别,故不选A.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已经上升到制定法的高度,已经不是单纯的习惯法了,而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习惯法不是成文法。故选B.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故不选C.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使争端可以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故不选D.

山东公选领导法律知识精选题带答案相关

8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