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背景资料: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决定,于1945年10月27日成立,1946年开始运作,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目前,该行与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等四个相关组织共同组成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1948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贷款和对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帮助欠发达成员国实现经济发展。1994年7月,该行在一份题为《学习过去,拥抱未来》的报告中为世行未来的发展确定了下述6项原则:提高向发展项目提供贷款的选择性;加强与各类发展机构的伙伴关系;认真适应借款国的需求,促进它们参与世行相关项目的设计和执行;扩大贷款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消除官僚主义,讲究实效;完善世行自身的财务管理。
理事会是世界银行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执行董事会是世界银行负责处理日常业务的机构,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世界银行行长一般由美国总统提名,均为美国人。现任行长为罗伯特·佐利克。2008年2月,佐利克正式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
世界银行目前有186个成员国。中国于1945年加入世界银行,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一改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
本次改革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在改革之前,美国的表决权超过16%,由于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所以美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否决任何议案。这次改革后,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但是不管怎么说,改革毕竟是一个进步。实际上,这个改革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现实,是适应现实的一个改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发生微妙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变弱,资金能力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向世界银行增资的能力增强。这从一个侧面给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做了一个注脚。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多边主义成为潮流,许多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反恐等等,都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应对挑战。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25日表示,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当天通过的世行投票权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中国投票权的增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和世行的合作。
谢旭人当天在华盛顿接受主要中国媒体采访时说,这次改革主要有三方面意义。首先,这次改革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世行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更好地发挥发展中国家在世行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世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谢旭人强调,这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这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这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和世行的合作,更好发挥中国的作用。
谢旭人说,这次改革还为进一步深化世行相关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他表示,这次改革是世行历史上第一次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主要目标的治理结构改革,有利于早日实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等分享世行代表性和发言权的目标。
此外,这次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谢旭人指出,这次世行在发言权和代表性方面率先实施改革,有助于推动其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改革,也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框架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
按照世行发展委员会当天通过的世行新一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将提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5日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得到提高,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他同时表示,世界银行对与中国关系发展的成功感到“非常自豪”,今年是中国恢复在世行合法席位30周年,他将在今年再次访问中国并参加相关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