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一)
C.能够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
D.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
2.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
A.取缔非法收入 B.整顿不合理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
3.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
4.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附加适用?( )
A.有期徒刑 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 D.拘役
5.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原投资人对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是否承担责任?( )
A.仍应承担责任
B.不再承担责任
C.仍应承担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D.仍应承担责任,但债权人在2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答案
1.【答案】B。解析:《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7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一)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查清的事实足以定罪量刑或者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的;(二)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的;(三)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四)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对于符合第(二)项情形的,应当以已经查清的罪行起诉。”故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就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因为平均分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故本题选D。
3.【答案】B。解析:法律事件是指一种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与法律事件相对,法律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两者合称为法律事实。故本题选B。
4.【答案】C。解析: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只能单独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附加刑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故本题选C。
5.【答案】C。解析:《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8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故本题选C。
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二)
1.乙在下夜班回家的途中遭到歹徒抢劫,此时,甲正好路过,上前制止,结果乙安然无恙,而甲被歹徒打成重伤。甲所受的损害应由谁承担责任?( )
A.由歹徒承担民事责任
B.由乙承担民事责任
C.如果歹徒无力承担,由甲自己承担
D.如果歹徒无力承担,由乙给予适当补偿
2.《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关于这一规定,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确定性规则
C.该条规定对于被继承者具有指引作用
D.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3.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无误的是?( )
A.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B.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部分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4.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5.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B.必须保证广大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C.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D.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答案
1.【答案】AD。解析:《侵权责任法》第23条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故本题选AD。
2.【答案】ABCD。解析:《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属于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因此,A项说法正确。该条规定内容明确,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属于确定性规则,因此,B项说法正确。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是指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题干中给出的规定对于被继承者具有指引作用。因此,C项说法正确。法律规范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价作用。审理继承纠纷的法官可依据该条规定判断被继承者是否丧失继承权,因此,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BCD。
3.【答案】BCD。解析:自1954年宪法制定以来,我国宪法共经历了三次全面修改:第一次全面修改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通过并颁布了1975年宪法;第二次全面修改是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第三次全面修改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故本题选BCD。
4.【答案】BCD。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连续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个行为吸收另一个行为,只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三项当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本题选BCD。
5.【答案】AB。解析: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由此可知,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保证广大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故本题选AB。
福建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习题及答案解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