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共基础知识 >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讲解

时间: 焯杰2 公共基础知识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一)

  B.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C.民民主专政

  D.党的群众路线

  2.( 单选题 )2013年11月5日北京市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书记郭金龙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宣传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 )主导权和( )主导权,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文化传播工作 媒体宣传工作

  B.意识形态工作 网络舆论工作

  C.信念教育工作 正面宣传工作

  D.宣传思想工作 媒体舆论工作

  3.温家宝同志曾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上强调:“我想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以使我们更加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③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A.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D.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是( )

  A.生态文明

  B.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C.分配更加注意公平

  D.廉政文化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在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上,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故选择B选项。

  2.答案: B

  解析: 11月5日,北京市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书记郭金龙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网络舆论工作主导权,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开创首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3.答案: B

  解析: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改造规律,①不选,排除A、D项。人类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所以③不选,排除C项。所以选择B

  4.答案: ACD

  解析: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故正确答案为A、C、D。

  5.答案: B

  解析:

  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一、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二、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三、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四、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五、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故正确答案为B。

  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大”首次提出,和“首次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是不同的概念,如D选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但并非十七大首次提出的概念,该概念在十七大报告前早已有使用;A、C项同理,“写入”和“强调”都表明是已有的概念。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二)

  6.某日,小刘开车与小王约好一同去郊游,途中因闯红灯驾驶当场将行人甲撞死,并致行人乙重伤。小刘欲送乙去医院救治,小王因为害怕阻止其救治,二人驾车逃离事故现场。因时间延误,乙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小王不构成犯罪,小刘构成交通肇事罪

  B.小刘、小王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C.小刘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小王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小刘、小王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7.张大妈于某日清晨在路边捡到一名弃婴,带回家中抚养十几天后,将该弃婴以8000元价格卖给邻村刘某。张大妈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诈骗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8.甲于2006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张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3年3月间诈骗王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A.30000元

  B.19000元

  C.34000元

  D.15000元

  9.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B.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野生动物

  C.除农村集体土地上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外,其他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D.持政府颁发的猎捕证猎捕野生动物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由政府和猎捕者共同承担赔偿

  10.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

  A.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13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6.答案: 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本案中,小刘因闯红灯驾驶,应对事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后又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故排除B、C两项。另根据该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案中,在肇事后因小王阻止小刘救治重伤者乙,使小王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因此小刘和小王均构成交通肇事罪。故本题选D。

  7.答案: D

  解析:

  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儿童的行为。行为人只要明知是拐卖儿童的犯罪活动,而实施了上述六种行为中任何行为之一的,就构成拐卖儿童罪。根据此定义,题中张大妈的行为构成了拐卖儿童罪。故正确答案为D。

  8.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追诉时效和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后不再追诉。甲主动交代的在2003年3月间诈骗王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法定最高刑为3年,因此对该行为追诉时效为5年。因此,甲的这一犯罪事实到2007年仍在追诉时效期内,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因此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为共同犯罪金额30000元加上主动交代的4000元,共计34000元,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 A

  解析: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第一款、第二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所以A选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故B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第1款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第8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就是说,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只有一个,即国家,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成为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者。故C选项错误。

  政府颁发的捕猎证只是政府确认了你的捕猎行为合法,但是因为捕猎行为给别人造成损失,当然你要捕猎人要承担责任的,因为损失的造成和你的捕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捕猎人当然承担法律责任。故D选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 B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将原七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故正确答案为B。

上海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讲解相关

7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