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社会时事热点讲解
国家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一)
国家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讲解
诚然,长城是国宝,依据《长城保护条例》规定,对长城进行修缮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当地文物部门不经申请,和国家文物局下的批复,断不敢妄为。
但问题在于,《长城保护条例》同时规定,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长城段落已经损毁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倘若小河口长城损毁到难以修缮的地步,就应该圈起来作为遗址保护;如果还能修缮的,就不能改变原状。这两个原则是长城保护的基本要求,相信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是知道的。
而此番修缮过的小河口长城,不只是被改变了原状,用于加固的材料已经抹平了长城,原有的方砖和条石被覆盖,完全看不出原貌。局外人或许不了解长城修缮的工艺,但“修旧如旧”“保持原状”还是懂的。违背了基本原则,强调什么工艺都是站不住脚的。
更何况,这样的修缮还可能毁掉长城。因为如果要重新恢复原状,势必要将原先加固的材料去掉,如此一来,则极有可能对长城造成更大的损害。
所以,对于此次修缮,必须追查清楚。从根本上说,这已涉嫌破坏文物,必须由司法机关介入,对此立案,根据长城的破坏程度,追查相关责任方的法律责任,依法惩处。比如当地文保部门在这一过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以致酿成如此后果。这显然不是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一句“没想到”“确实难看”即可完事的。同样,对于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施工资质,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依照《长城保护条例》要求进行,也同样需要由司法部门调查。
事实上,近年来,诸如此类的破坏性修复文物并不少见,其根源就在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事后很少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存在立案不送、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现象,对相关责任方的惩罚往往不痛不痒。此次切勿再“重蹈覆辙”,如此“破坏性的修复”,也需要有个法律上的说法。
国家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二)
小刘是西安思源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今年他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规定可以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暑假他持《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在老家村里盖了章,回到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
国家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讲解
高校贫困生认定很容易陷入“套路”。西安思源学院以小刘有笔记本电脑为由取消其贫困生资格,就是这样的“套路”——按照学生是否拥有某些物品,对学生的贫困生资格进行认定。如此认定的好处是,标准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学生有了哪些不该有的东西,就不能享有贫困生资助。但如此认定也容易产生问题,比如小刘的专业学习离不开笔记本电脑,而且他的笔记本价格并不高,仅仅因为有这个笔记本,小刘就失去了贫困生的资格,这样的认定貌似维护了公平公正,其实却损害了个体的权益。
这样的“套路”还有很多,比如按照学生提交的家庭收入证明或贫困证明,来评定学生是否是贫困生。其实,有一些证明并不是真实的,如果学生能够找到人,开一个低收入证明或贫困家庭证明并不难。这就为学校的贫困生评定增加了难度。不少学校的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眼”,默认所有提交的证明都是真实的,并按照这些证明评定贫困生,结果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了资助,另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如实填写了收入,却反而落选。这种不把关的做法虽然有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逆淘汰”。
于是,另一些“套路”应运而生。有的学校以公开演讲的方式来评选贫困生,那些想要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必须登台介绍自己的贫困情况,一些隐私性的信息也要公开披露,全班学生根据他/她的演讲进行投票,以票数决定谁是贫困生。如此评选好像是把权力交给学生,以一种民主的方式进行评定,但其伴随的危险是,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也可能导致投票权的滥用——有的学生未必客观投票,他们可能把票投给关系更近的同学。最终,应该获得补助的学生未必能够如愿,同时却承担了一次裸露隐私的压力。
谁能成为助学金的资助对象?在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看来,应该是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实际上,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品质,还是贫困生的身份,抑或是生活的处境,其认定都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都不应该是僵化的,而应该有一个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长时段的观察,以判定其是否需要获得资助。那些真的贫困生,会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前提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同学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那些假的贫困生,即便能够提交家庭“贫困”的证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做出与贫困生身份不符的举动。所有这些的关键是,高校管理者、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是不是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然于心。
目前,一些高校的管理流于“套路”——虽然也有相应的制度,但对于制度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制度执行是否会走样,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并不很在意。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维支配下,认定贫困生就表现为一次性认定,表现为僵化的一刀切——只要拿出相关证明,就可以获得资助,只要违反了相关规定,就必须取消资格。至于每个个体背后有怎样的不同,以及材料上是否有弄虚作假,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并不关心,也缺乏足够的耐心。
这就是高校贫困生认定陷入“套路”的真正原因——管理者没把贫困生当成需要给予人性关怀的具体的个人,而是把贫困生理解成一个抽象的、可以用标准来简单划分的群体。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必须纠正的错误,因为它会影响到学生对公平公正的理解,会影响到贫困生的实际权益。只有以个体思维审视贫困生的评定,才能意识到“套路”的局限和一次性、一刀切评定的弊端,才能把贫困生真正当成需要关注、关心、关照的个体。
国家公务员面试社会时事热点讲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