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云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时间: 谢君2 面试指导

  云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一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呢?应该从政府、企业和市民多个层面找到原因。就政府层面而言,有的没有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导致居民不清楚该如何进行分类;有的没有建立完备的垃圾回收体系,使各种垃圾经过分类后很难进入不同的资源回收产业中;有的没能解决好垃圾末端处理问题,导致源头的垃圾分类徒劳无功;有的宣传和监管不到位,随便扔垃圾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在德国、瑞典、日本等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垃圾处理业是个高利润的行业。在我国,由于垃圾前期分类不到位等原因,垃圾处理产业普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获利少的特点,企业不免对进入垃圾处理行业望而止步。对市民来说,一些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知识,同时环保意识不强,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民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将垃圾装在一个袋里扔掉。

  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我们不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燃类、不可燃类、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五大类,每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政府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居民随意丢弃垃圾,对不同种类的垃圾确定专门的收集日,在日历上面用黄、绿、蓝等颜色标注清楚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此外,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抓起,儿童从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就是一个塑料瓶,也要将瓶盖、瓶身以及外包装商标分开放置,并将瓶身用水涮干净、压扁后才能放进专用垃圾箱。德国对垃圾分类回收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对于违反垃圾分类的最轻处罚是警告,警告无效则罚款,如仍未奏效,清洁公司会马上对违反规定者提高收费标准。瑞士法规也规定,放错垃圾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对垃圾分类奖惩分明,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垃圾整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备的资源回收体系,完善垃圾回收的产业链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垃圾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娃娃抓起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云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二

  【面试模拟题】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防范刑事冤错案件,必须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真正做到有罪则判、无罪放人。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分析】

  党的以来,伴随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司法机关秉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诚心和决心主动纠偏,让公众重拾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在当前背景下,牢固树立“疑罪从无”理念,让迟到的正义不再缺席,其意义巨大。

  近年来,冤假错案频发,从内蒙呼格案,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赵作海杀人案……他们有的人等到了冤屈洗白,而有的人却已离去永远无法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综观这些冤假错案,尽管其证据疑点重重,但最终还是被作出有罪判决,其根源无不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观念和“有罪推定”的陈腐理念息息相关。在此种理念的影响下,个别办案人员视“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为最高准则,即使相关事实和证据疑窦丛生,也还是作出有罪推论,使很多人蒙冤。此时,对于危害司法公信的刑事冤错案件,开出严格落实“疑罪从无”理念的药方,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刑事冤错案件的再次上演,充分释放司法公正的正能量。

  刑事案件事关个体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主观猜测式的“有罪推定”,必须贯彻落实“疑罪从无”理念,破除与法治精神相悖的“有罪推定”理念,强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和精神,做到立足事实,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对相关证据去伪存真,确保法律的适用不出现任何偏差。此外,要破除冤假错案,仍需要继续落实检察长带头查案制度,需要司法工作人员提升办案能力,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在思想观念改变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冤假错案才会不再上演,公平正义才能充分得以实现。

  云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三

  【模拟题目】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研究生人口比例为3.9%,而官员的研究生比例为79%,超200倍,落马的81位省部级老虎里就有25位博士、39位硕士,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教育之意既包括知识的传授,更包括教诲人们对法律规则、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敬畏,而这些高学历的落马者,曾是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培养的人才,他们非但没有利用专长回报社会,相反却急功近利、恣意妄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究其原因,首先,这些“博士”“硕士”的真实“含金量”值得怀疑。如果仔细看,这些硕博士学位中,很多是“在职”的,是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是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获得的。并不是说“在职”的硕士博士就是假的,但不可否认,社会上有一种花钱买学位的不正之风存在,入学和毕业都可以用钱搞定,花钱买学位很容易,更何况花钱的人还手握权力,所以,此博士已经非彼博士,这也是人所共知,他们的“硕博士”学位就像案发前担任的职务一样,不代表学问和职责,甚至只是他们官场包装的“标配”之一。

  其二,即便是真的获得了硕博士学位,也未必代表就拥有了高素质,知识与道德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道德对知识的造就,后者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就像原子弹是知识的产物,但失去了道德的驾驭和约束,就可以成为危害人类的武器。所以有人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当知识没有用在正路上时,知识和学历就可能成了这些人在道德反向道路上的“加速器”。

  这也是高学历犯罪或者说领导者追求高学历更加可怕的地方,作为护身符、挡箭牌,知识和学历对社会的欺骗性更大,人们对学识对知识分子的特殊信任,给了他们违法犯罪更大的空间,如果连知识这一最崇高标准都踩在脚下,为物欲所利用,这就不仅违背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初衷,也玷污了人们借以提升自我、澄清灵魂的知识。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这种看似比较小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都有不小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在招录硕士博士和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从德才两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政府内部也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大对官员德行的考核,可以通过暗访、民主调查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比如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树立先进人物典型等,让官员从思想上获得比较大的提高。此外,政府也应该开通一些反馈问题的渠道,比如投诉举报的邮箱、热线,一定要有专人负责,让群众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进行反馈。
看过“云南公务员面试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8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