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务员模拟面试题目及答案
陕西公务员模拟面试题目(一)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从1980年起,有2%—4%的人患过焦虑障碍;1994年,这一比例达15%;而到2005年,上升为28.8%。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群体性焦虑更为突出。一个世纪前,世界还定义中国人是“漠视时间的人”,如今,则发现中国人甚至成了“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
[题目模拟]
请就“一个世纪前,世界还定义中国人是‘漠视时间的人’,如今,则发现中国人甚至成了‘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从“漠视时间的人”到如今的“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这句话反应出人们在心态上的一种转变,从以前的慢条斯理,不注重时间,到现在的分秒必争,急躁焦虑。目前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近年来买房焦虑、求职焦虑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生活成本的上升,使得人们面临着诸如就业难、买房难、养老难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于,一纸购房合同已经成为横越现实与理想的一道鸿沟;另一方面,社会结构转型的剧烈碰撞,加大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公平感、焦虑感和紧张感。加之,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心态的失衡,最爱快进,疯狂点赞,易怒易躁,负面情绪的增多,以及情绪的交叉感染,使得社会焦虑现象日渐严重,社会出现了浮躁之风。
焦虑病的出现是社会转型升级中,面临改革阵痛期所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要抚平阵痛,缓解焦躁,我们需要多方努力,积极行动。
首先,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从基层出发,从民众最关心的角度出发,大力创新就业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切实解决就业等年轻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普惠型社会。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改革的获得感。
其次,社会要加强舆论导向,媒体应该加强弘扬正能量。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要发挥正面的媒体力量,多报道正面积极的事件,引导民众建立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和创建脚踏实地的社会之风。
最后,民众要改变观念,加强自我疏导,建立愉悦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适当适时的心理调适。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需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与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以求个人身、心以及个人与环境相协调的状态。
总之,只有加快改革,加强价值指向,转变心态,才能让改革真正拥有含金量,才能使群众真正从焦虑向幸福转变。
陕西公务员模拟面试题目(二)
【面试热点背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家出台《计划》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该计划指出要建立补充机制、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为教师提供“越艰苦待遇越高”的差别化补助,编制、职称政策向乡村倾斜,还要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全体乡村教师进行培训,从而达到让教师肯下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的,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面试模拟题目】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中提出乡村教师的职称、待遇、编制、培训要全面升级,对此计划的提出,谈谈你的看法?
【面试热点解析】
这道题测评要素为综合分析能力。题目考查考生对国家政策的认知情况和分析水平,考查考生对于社会转型期热点问题的认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关注社会时政。
观点:不难看出国务院的该项计划是为了实现让人才肯下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的,因此对于该项计划作为考生一定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够简单说“我认为这个计划非常好”,这样表明观点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和深度,所以在亮明观点时往往应该采取从目的入手的办法表明支持。
分析:由于观点是表示支持的,在论证分析阶段可以从自己支持的原因入手,在这方面许多考生觉得无话可说,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看待问题缺乏发展眼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思维方向比较局限。拿这道题目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对比分析法分析论证观点:
一是分析过去乡村教师存在的问题,比如乡村条件太差,大学生毕业愿意去的人不多;再比如乡村教师晋升途径太少,待遇不高导致去的老师留不住的问题;还有许多本地乡村教师知识不足,授课水平不高带来的乡村教育提不上来等问题。
二是说明该计划中乡村教师职称、待遇、编制、培训的全面升级可以带来的优势和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基本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落实:在落实阶段,主要说明如何让该计划更好的实施,国家和政府应该做好教育政策、资金方面向乡村倾斜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对资金使用,人才培训的监督,防止在落实工作中流于形式。
陕西公务员模拟面试题目(三)
【题目模拟】
某市政府将政府文件放在网上来征求群众意见,然而群众提出的意见很少。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可以直接触及民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是,面对政府在网上征集意见,群众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提的意见很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网络具有传播快的特点,但是网络并不意味着能一“呼”百应。在网上征集意见对普通百生而言是一个新兴事物,对于基层民众更是可望不可及。加之地方政府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市民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无法积极参与。
第二,担心征求意见只是走过场。当下,不少走过场的听证会“伤透”了公众的心,让群众不相信政府是在诚心诚意征求意见,而把征求意见看成作秀、走形式。群众会认为这些文件都是政府部门定的,征求意见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形成一种“说了也白说”的惯性思维。
第三,文件内容与公众生活关系不密切。某些地方政府的文件内容,比如,关于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文件,与公众生活关系不密切,加之行文晦涩难懂,又涉及太多的专业性和原则性的内容,普通市民没有发挥余地,减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第四,公民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存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多群众对于征求意见的内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时,才会去关注。没有把公共议题当成为社会、为大家谋福利的好事,缺乏参与公共议题的意识。
为此,政府应该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在事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宣传,拓宽征集意见的渠道,不仅让群众普遍知晓此事,更应让群众知晓通过什么途径表达意见。同时,还需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认真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我相信,带着诚意和决心的举动一定会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看过“陕西公务员模拟面试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