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务员面试试题带答案
深圳公务员面试试题(一)
由于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生在学校内外,并且涉及到的都是青少年,从法律方面缺少有效的制约,涉及校外人员的欺凌事件中,校外人员也多是未成年人,无论是治安处罚还是其他强制手段,都在青少年违法面前显得有些无力。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在人们的印象中,校园欺凌就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事,属于不成熟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阵痛。有些学校认识认为是“开过分了的玩笑”,可见当前面对校园欺凌,还分不清界限在哪里。而家长面对这个问题的普遍观点是以暴制暴,“打回去”.文明社会倡导丛林法则,反映出的恰恰是面对这一问题的束手无策。学校也普遍不知道“怎么办”,传统教育方式的“批评”、“教育”、“处罚”、“找家长”……,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显然已经失效。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各方都是受害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来与事件不直接相关的学生。规则和秩序对于社会组织的构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与秩序,施暴者会变本加厉,本无意施暴的人也可能最终滑向另一端。换言之,校园欺凌事件中,其实没有旁观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每个人都会成为秩序构建的一部分。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尤其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应该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止“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当事方的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心灵影响心灵。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珍视彼此,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面对校园欺凌,需要各方事前预防,事情发生时即使妥善处理,时候惩戒和科学教育,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少一些成长的烦恼。
深圳公务员面试试题(二)
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然而互联网上“年收入12万以上的所谓‘高收入者’将要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中被重点调节的对象,简单说就是加税”。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思路】
本是优化税收调节收入职能的惠民之策,却在网络舆论场中成为引起众声喧哗的争议之举,高收入被替换为了年薪12万以上,税收调节被替换为了加税,反映了当前在网络舆论中培育公共理性的重要性。
国家健全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收体系,以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值得点赞。然而一条对政策误读的的消息却引爆网络舆论场,这虽然体现出公众表达权的真实进步,但却揭示出我国网络舆论空间公共理性的欠缺。一方面,在公民纳税人权利意识觉醒背景下,个税改革由于其涉及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而引万众瞩目,在改革具体操作环节未明确的背景下,众多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倾吐自己的利益诉求,切实展示了我国公民表达权的进步。另一方面,网民利用网络媒体这个“麦克风”充分表达虽是情理之中,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缺乏公共理性的舆论中由于信息的失真、对象的错位而造成表达的失效。我国网络舆论发展方兴未艾,但缺乏“审慎表达、充分质证、有效反馈”的公共理性,因此源头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才会不经核实将高收入者替换为年薪12万以上,将税收调节替换为加税,一场“没有敌人的战争”就此开打。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坚持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路径应,对现行11项分类所得中的劳动所得进行适当归并为综合所得,逐步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的税前扣除制度,包括子女教育、职业教育、首套住宅按揭贷款利息等逐渐被纳入专项扣除项目。另一方面要对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媒体和网民加强公众理性的培育。对媒体,进一步细化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制度规范、操作指南,完善对敏感信息的政策指引;对网民,进一步严格落实《文明上网公约》和有序表达倡导,拓宽合理诉求的制度化表达渠道。
深圳公务员面试试题(三)
在一次向贫困地区捐衣服的活动中,由于捐衣服的大都是年轻人,衣物运到该地区后,出现了太多流行时尚的衣服,但该地区的农村里大都是老人和孩童,故基本上很少有人领取衣物,造成了此种尴尬的局面。后续无人领取衣物处理中又出现了无人管理与组织的问题。对于捐赠慈善事业,有的人认同捐物,有的人说直接捐钱较合适,你怎么看?
【解析】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明有所不明”.天下万事万物,都没有十全十美,在拥有优势的同时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
就捐物而言,益处很多,就捐赠者来说是爱心的传递也解决了家里旧物闲置误用的烦恼;就被捐助者来说,如果能够直接使用就可以免去再次购买的麻烦并且有些物品可能在偏远地区也不易买到;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上生产的物资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物品的捐助可以使这些物资等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且,爱心物资作为有形之物在传递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善良。但捐物也有不便的地方,捐助物品的运输、管理以及分配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伤害爱心人士的爱心。
捐钱也有捐钱的益处,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商品经济时代,如果被捐助者领到的是现金,他们可以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样省去了公益活动捐物时要首先去了解捐助地区实际需求的环节。并且,捐钱也不用考虑运输及保管的问题,因为钱可以直接通过银行转到需要者的账户中。但捐钱也有不利的一面,现在大多数爱心资金都是通过公益组织发放的,如红十字会等等,那么在资金的使用发放方面,必须要流程公开、完善、透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否则,一旦出现一些丑闻,那么对整个社会的爱心氛围伤害是相当大的。
既然捐钱和捐物都是既有理由有弊,那么我们就没有必须在那种方式更优这个问题上起争执了。我们要做到的是如何力争使每种方法都尽量发挥其优势,较少其缺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比如捐物时做好物品的收集、管理、和发放工作,事前做好调研工作,将贫困群众真正的需求及时正确地传递到爱心人士手中,在比如,捐款时对资金的使用一定要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政府也要引导或者说培养更多的专业公益组织和公益人才,使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互帮互爱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我们都怀着一颗真诚之心,身体力行慈善的本意,无论是捐款也好,还是捐物也好,都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到处洋溢着人性最光辉的一面——爱他人。
看过“深圳公务员面试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