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带答案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一)
对于“扑克牌通缉令”很多群众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谈资,也有群众说真正抓通缉犯的还得靠警察,老百姓肯定无能为力;但是也有人说至少形成了一种氛围,震慑通缉犯。你怎么看呢?
【参考答案】
“扑克牌通缉令”是广西警方在打击网络犯罪形式上的创新,目的是在原有的打击、追捕通缉犯的基础上,利用舆论、群众的力量尽快破案,还网络安全、群众安全。这种做法新鲜、有创新性,在基层群众中,尤其是犯罪案件多发地形成很好的氛围,群众参与追捕,同时对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扑克牌通缉令”早在2003年美国与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国就使用过。而在我国的首次使用是在2014年4月,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将54名有重案在身的通缉犯资料印制成一副特殊的扑克牌,借此向群众征集线索。在扑克牌发布后犯罪份子落网多人,尤其在逃15年之久的逃犯由于在“扑克牌通缉令”心理压力下选择自杀后未遂被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样,广西警方的这种做法也会给在逃通缉犯一种心理压力,使其被群众的力量震慑,在此基础上,如果有群众识别出犯罪分子并提供可靠的信息,对案件的破获和罪犯的逮捕是十分有帮助的。很多群众对这种做法的效果产生一些质疑,认为群众的力量对破案没有贡献,这种质疑也是警方开展工作需要反思的,说明我们的法制、法律宣传教育还不到位,群众的法制思维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让警方的保平安工作更顺利开展,对于犯罪分子抓捕更到位,可以采取很多创新的方式,“扑克牌通缉令”就是很好的方式,不仅震慑了犯罪分子,而且也利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为社会平安做出了贡献;另外,群众的质疑也说明我们在发放特殊扑克牌的时候可以借机进行相关法律、群众自我保护方法的宣传教育,使群众树立起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出“扑克牌通缉令”最大的效用。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二)
同为独生子女的新婚夫妇为过年回谁家而吵架,作为派出所民警,你应该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大量独生子女;二是社会大流动背景下,子女大多选择在外就业,流离一年的情感,到了春节迸发出来;三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女性权益意识增强,女性不甘心“嫁鸡随鸡”,渴望能够在春节这几天尽尽孝心。三重因素叠加之下,给年轻人造成了困扰。
过年回谁家,事小问题大,这个问题表面上是“80后”小夫妻的家庭矛盾,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现实,比如春节火车票难买,两地回家不方便;比如休假制度不健全,一年才能回一次家等因素。对于小夫妻因为过年回家吵架、打架,甚至离婚的现象,不能仅仅局限在质疑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价值观上,而应该透过这些现象来反思,整个社会应该如何面对这类情况的普遍存在,应该如何协调老人渴望孩子回家团聚与孩子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完全满足老人愿景的矛盾。
“去谁家过年”应是多项选择题,事实上,去谁家过年,并非一道单项选择题,而是一道多项选择题。比如,夫妻双方协商好,一年回婆家,一年回娘家;又如,把双方父母聚在一起,过个真正的团圆年;再如,与其为回谁家过年争吵不休,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轮换型、赶场型,还是选择合伙型、单飞型,都要考虑双方具体情况,实在不能兼顾时,要多与父母解释和沟通,特别是要做到:人不到,情要到,礼要到,祝福要到。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过年图的就是一个欢乐祥和,如果为“春节回谁家”闹得不愉快,甚至离婚,会进一步削弱传统节日的现实土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如组织空巢老人旅游过年等。儿女应关注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和亲情滋养,回家过年固然很好,常挂念父母、常关心父母更加重要。作为老人,也要体谅子女的不易,多换位思考,做好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三)
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真真假假的盗号软件让大家烦不胜烦,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数据”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了,它的威力已无所不在,牛津大学教授维克多·梅耶-舍恩伯格在其新书《大数据》中说,这是一场“革命”,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但同时它也引发“数据暴政”的担忧。
可以说,“数据”被捧为21世纪新型“石油”或“黄金”。一些统计学家、物理学家和所谓的数据科学家服务于大数据应用程序开发公司,通过对消费者日常的数据分析,就能从单条信息发现信息间关联,对零售业极为有用,可以避免发货出错,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成本。而且能知道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行为偏好等等,为商家提供精准的消费预测。
可以说,“大数据”应用程序魅力就在于其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如果有人在“朋友圈”上表示“喜欢”某款牛仔裤,当他下次进入该店铺时,就可能收到店主给他发送的同品牌牛仔裤的打折信息。看起来,这对零售商和消费者都有好处,但实际上,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各类“盗号链接”或者“疑似盗号链接”,让人防不胜防,大数据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信息着实让人担忧。
为消除人们顾虑,许多公司强调他们收集、储存、分析数据都是“匿名”的,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每个人有自己的行动模式,换句话说,你留下的信息越多,那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出售盗用他人的个人信息已经变成了一些人的牟利手段,近年来,从天涯、淘宝、汉庭到12306官网,大规模的信息泄露频发,每一起事件的发生加剧了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担忧。而个人信息泄露除了通过一些社会组织流出之外,还有一些不法商家或个人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获取,甚至微信各类测试火爆的背后,有一些测试就有搜集个人信息的嫌疑。从不少媒体已经曝光的情况中可以发现,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或办理各种会员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
但是,比起信息发展的速度,与其相应的制度规制却并未完善、细化。一方面亟须培养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判断哪些属于不应“留痕”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在收集、索取个人信息时也应自觉自律,培养合法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维护自身权益。
看过“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