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时评精选
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时评:民营医院如何有序生长
目前,网信办等组成的调查组已开始工作,对涉事医院的调查也正在进行,工商总局受理了“百度推广涉广告”申请,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也会被集中整治,相信这些调查和措施,对于民营医院行为的规范,应能起到一定作用。
民营医院求生存、求发展,这可以理解。按照国家卫计委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数已达到43.8万所,占比为45%,其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这样的数据说明,民营医院在市场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做大了医疗资源蛋糕,缓解了整体不足的状况。
所以,一个基本的判断应该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渠道应该畅通,社会办医应该鼓励。毕竟,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社会办医都是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回到“前改革状态”,也不能因之而质疑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只是因噎废食,不可取。
但也正如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的,民营医院的监管,还有很多缺失;民营医院的发展,还有一些失序。此次舆论集中关注的,是医院大量进行虚假宣传、承包公立医院科室等问题。而此前不久,“手术中强行加价”“患者被医生殴打”等新闻,也都指向民营医院。这同样不能忽视。何况,民营医院已经从原来的男科、肛肠、美容整形等,扩展到了产科、心脑血管甚至肿瘤等“高风险”领域,这就更不能不把监管挺在前面了。
对于民营医院乱状,监管部门其实一直在大力纠偏。比如“科室外包”,2000年即被叫停,2004年曾被列入“严肃查处”之列,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仍被明令禁止。但也不能不承认,问题总是比办法跑得快。比如,面对信息时代的“竞价排名+医疗”,如何形成从资质认定到信息提供的联合监督?对于民营医院这样的市场化主体,如何将监管深入到医疗行为的全过程?社会办医蓬勃发展之际,如何完善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
说到底,对于民营医院,需要促进其生长,但必须是有序的生长。除了监管,如何给予社会办医在医生从业、医保报销等方面以同等待遇?如何实现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差异化发展?如何更大范围实现包括医疗资源规划、医院资质认定在内的信息共享?这些,其实都可以是对社会办医的有效服务和引导。换个角度看,唯有以自律加他律,以管理加引导,更好地形成行业规则、确立严格规范,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信赖,获得长远发展。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官网首页是行风建设、学术会议、研究进展等内容的是“好医院”,而挂着24小时在线咨询窗口、主治各种疑难杂症的则是“坏医院”。这固然是揶揄,却也折射出各自的问题。魏则西事件启示我们,既做强公立医院公益性,又规范与发展市场化的社会办医,才能既有公平又有效率,真正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时评:别让暴力执法侵蚀公信力
近日,一段执法人员打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些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戴着头盔、手执棍棒,对一群妇女和儿童进行殴打。
视频流传出来后不久,相关情况就得到证实。4月30日,海南海口秀英区琼华村拆除违建,过程中出现了“暴力抗法”,现场个别执法人员在处置过程中违反规定殴打群众。对此,海口市政府连夜进行处理,秀英区区长引咎辞职,参与殴打群众的联防队员被警方拘留。
拆违现场,确实有扔石块、放烟花、烧煤气罐等阻挠执法的行为。但是无论如何,野蛮执法、暴力执法,都不该发生。更何况,被殴打的人中,还有妇女、老人和儿童。群众思想工作没有做通、利益诉求没有妥善回应,不愿意拆除,相关部门应该更耐心、更细致地去解决问题、理顺矛盾。使用暴力、殴打群众,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原来占理的也没理了。
暴力执法固然简单直接,但看起来的“见效快”,背后却是极高的公信力成本。前些日子在地方采访时,当地干部的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老百姓接触不到更高层的领导,基层干部是什么样,老百姓眼里的党和政府就是什么样。由此可见,基层执法者暴力执法,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该有多大!
中央一再强调,要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应该说,随着公众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无论是拆违还是禁摩,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对拆违行动组织不力、对风险评判不够、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海口对辞职的秀英区区长所犯错误的判定,道出了执法过程中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问题。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需要更多的方法与技巧,绝不能戴上头盔、拿着棒子粗暴行事。
在当前情况下,即便是依法行事,也需要更多考虑社会影响;更不能把“依法拆违”变成殴打群众,这不仅让自己陷入被动,更会付出公信流失的代价。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是靠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这样的一批批好干部,以数十年之功换来的。这样的信任,不能在三五个执法者的暴力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