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观察时报最新时政分析

时间: 焯杰2 申论辅导

  观察时报最新时政分析1:

  好在向艳梅没有惊慌失措,虽然当时有点晕,但眼前的“金星”很快就被她给压下去了,顺利地完成了后面的比赛。事实上,向艳梅已经错失过一枚奥运金牌。

  女子举重69公斤级原本是中国队的强项,从2000年、2004年到2008年,蝉联了三届奥运会冠军。在伦敦奥运会前举行的举重世锦赛女子69公斤级决赛中,虽说向艳梅不敌俄罗斯名将斯里文科,获得了三块银牌,但两人挺举成绩都是148公斤,向艳梅的抓举成绩只比对手少2公斤。向艳梅比斯里文科小5岁多,有着年龄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到伦敦奥运会上放手一搏。但国家举重队人才济济,要的是“绝对冠军”,就没有派向艳梅参赛。

  人算不如天算,在伦敦奥运会的最后一刻,斯里文科因伤退赛,让朝鲜运动员林正心“捡”了块金牌。好在向艳梅心态调整得比较好,在后来的两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两次囊括69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金。在等待了4年之后,最终把奥运金牌收入囊中。

  卧薪尝胆等待了4年的还有乒坛女将丁宁。早在2009年的国乒“直通横滨”选拔赛上,丁宁就曾经以3:0轻松战胜势头正劲的张怡宁,两年后与李晓霞两次在世乒赛和女乒世界杯决赛中相遇,两次战胜对手,离“大满贯”只有一步之遥。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丁宁与李晓霞会师女单决赛,赛前普遍看好将成为张怡宁接班人的丁宁在决赛中,神奇地被意大利主裁连罚4分,丁宁边哭边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伦敦奥运会之后,错失大满贯的丁宁自信心受到打击,一度走入低谷,但对“大满贯”的渴望让她顽强地走出了因为技术改进遇到的不适应期,越战越勇,把已经拿过的世界杯、世乒赛冠军又拿了个遍,最终在里约以4:3赢得了与李晓霞的巅峰对决。

  阴错阳差丢掉冠军的还有中国大力士吕小军。吕小军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亚美尼亚选手克拉佩特亚恩,但在挺举比赛中,小克同学在举起杠铃后掰伤手臂,退出了比赛,吕小军的对手可以说只剩下了自己。吕小军赛后自己也承认,太低估对手了,在已经打破抓举世界纪录后,为了保金牌,把第三把挺举的重量从204公斤降到了202公斤,总成绩达到379公斤,比后面的选手高出整整12公斤。金牌对于他来说似乎已是“囊中之物”。

  天知道最后时刻杀出个程咬金,最后出场的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西莫夫第二次试举要了214公斤,超过世界纪录4公斤,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拉西莫夫有如神助,把214公斤重的铁家伙举过了头顶。吕小军和拉西莫夫,总成绩都是379公斤,吕小军因为体重大过拉西莫夫,到手的金牌被抢走了。

  对于拉西莫夫的惊人之“举”,在央视一套担任解说嘉宾的前奥运冠军张国政显然无法接受,在惊呼“我天哪!成功了?”之后,认为拉西莫夫还没有站稳裁判就全部亮了白灯,当时就爆了粗口:“什么情况啊,这裁判脑袋有屎啊!”

  比赛有比赛的规则。在举重比赛赛场,不光有三名亮灯裁判,他们的身后还有五名仲裁裁判,专门负责监督裁判的打分,如果认为有问题,仲裁裁判现场就会提出质疑,没有提出质疑,你必须接受结果。吕小军赛后坦言:“说实话我没仔细看他的动作,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举起来了,我只能说给他点两个赞,非常佩服他。”

  吕小军与拉西莫夫,一个破了抓举世界纪录,一个破了挺举世界纪录,两个人都把自己的水平全部发挥出来了,同时站在了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他们拿到的奖牌的颜色虽然不一样,但都无愧于伟大运动员的称号,这也是奥运精神所在。

  这里还要提一下向艳梅比赛中的一个细节。在挺举比赛前,先上报的重量是142公斤,当排名第二的选手挺举第一把140公斤失利后,教练决定将向艳梅的第一把挺举重量改成140公斤。因为向艳梅的抓举成绩要强过扎帕库尔,挺举只要一直保持相同成绩,就可以胜出。结果被现场裁判断然拒绝,向艳梅心理上没有受到影响,第一把成功地举起了142公斤。如果向艳梅第一把挺举没有举起142公斤,或者因此丢了举重金牌,是否该把账都记在“脑子有屎”的裁判身上呢。说来说去,还是实力为王,吕小军的第三把挺举如果没有减掉那2公斤,拉西莫夫就是拼尽吃奶的劲举起了214公斤,冠军怕是也没他什么事。丁宁和向艳梅4年前如果足够强大,也不可能等到这届奥运会才拿到冠军。当然,我这么说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一切结果都是按照设计好的剧情发展,奥运会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还记得因为犯规被仲裁取消了第二轮成绩的帆船帆板卫冕冠军徐莉佳吗,那轮成绩被取消后,她的从排名第一直接跌落到了20名之外。虽然心痛,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享受着后面的比赛,四轮过后重新回到榜首。

  夺冠的向艳梅和徐莉佳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作为解说,还是要以此为鉴,不要夹杂太多的个人情绪。

  观察时报最新时政分析2:

  7月中旬起,新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8省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20多天过去了,据不完全统计,8省份先后有超过960人因环境问题被问责。“环保风暴”“史上最严追责”……环保督察之严,从各媒体的标题可见一斑。

  早在督察组进驻之初,公众的期待之高前所未有,有人将之称为“环保钦差”再出动。从目前公布的督察进展看,中央环保督察组确实不负众望。

  公众对“环保钦差”的期待很高,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央环保督察首次亮剑就没有让人失望。今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针对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对河北省的督察,公布反馈意见,许多人感慨“动了真格”。正是督察组鲜明的问题导向,果敢的工作作风,让公众看到了中央铁腕治污的决心,也形成了稳定的心理期待。而此次督察组进驻的省份,从一开始就没有丝毫怠慢。8省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压力层层传导。

  同时,一些地方的环保现状让人们对好生态愈发渴望。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但一些地方的落实不乐观:领导仍然把经济发展置于环境保护之上,环保局长“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尴尬处境依然存在。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强力问责,让人们看到了解决的希望。来自群众举报的环境违法案件,是督察组查办的重点之一。日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已分批向8省份交办群众举报环境案件数千件,可见群众对于环保督察的需求之切、呼声之高。

  在环保督察组查出和解决一批真问题的同时,更期待能以此为契机,为地方环境保护立规矩,更新环保观念,形成长效制度。如果说环保督察是一次全面体检,那么接下来,相关地方的环保整改就应对症下药,甚至下决心刮骨疗伤。

观察时报最新时政分析相关

7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