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务员申论题型
2017公务员申论题型
二、题量稳定五题,题型有变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以来,各题型不断推陈出新,而从副省级与市地级两类考试看,试卷题量基本稳定,2010至2012年均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2013、2014、2015三年为五题,2016年地市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国考申论试卷题量已基本为五题模式,偶尔会变回四大题五小题,涉及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五大题型,全面测查申论的基础能力。
在五大题型中,各题型配置都有所侧重。在副省与市地两套试卷题目中,归纳概括题独领风骚,除了2013年副省级考试未设置归纳概括题外,其余年份无一错漏,尤其是市地级考试更是对归纳概括情有独钟,在2014年试卷中甚至连中二元(第一、二题);从副省级与市地级两套试卷来看,副省级试卷更青睐综合分析题型,2010至2014年的副省级试卷均命制了综合分析题型。最近,贯彻执行题越来越频现。在2015年,副省级试卷(第二、第四题)有两道综合分析,市地级考试则有两道贯彻执行题,在2016年,地市级两道贯彻执行,考卷考察简报、流程,更接近公务员的工作实际。2016年地市同样有两道贯彻执行题,其中“导言”尤其有特色,提升了考察的深度和广度。
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
第一:构思答题框架
构思整体的答题框架对于考生答题犹如答题大纲,使得考生的整体答题逻辑清晰,明确。构思答题框架与所做的题型息息相关,对于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类题型答题框架是总扩句加要点,总扩句即是对于题干当中答题范围的总结,反映了问题的本质。针对总扩句共有三种种写法:
1、虚写。虚写即是直接将材料中提问方式中的对象词抄下来书写即可;
2、实写。实写即是将所写要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进行总结,可以使用同义法、同词法对其进行总结;
3、过渡性实写。可以通过归纳范围来分类,以期形成清晰的条理。综合分析类题型的答题框架是遵循总分总结构,第一步提出观点,第二步分析观点,第三部论证观点。贯彻执行类题型中考察最多的属宣传动员类,针对质疑题型其答题框架是发文事由+发文事项+号召或对策。
第二:回归材料选要点
经过第一步的构思答题框架,对于整道题的答题逻辑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再回归材料选要点,这样指向性更强,选择材料的准确度也较高。对于不同的材料类型,阅读的方法也不同。针对材料可以分为数据型、案例型、观点性几种,每一种材料类型都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1、数据型材料:建议考生采用跳读法,略过数字直接选择核心的要点,对于核心要点多分布在段首和段尾处;
2、案例型材料:这是历年公考真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材料类型,考生可以采取要素分析法,即将案例当中的事件、人物、原因、影响、问题等罗列出,思考其中的关系;
3、观点型材料:可以根据不同人物的观点进行选择性的考虑。
第三:整理要点写答案
经过第二步选择要点之后,我们可以将所选择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加工要点。对于合并同类型我们可以采用同义法、同范围法、主体分析法。之后再用简洁凝练语言将所加工的要点进行书写即可。
俗话说是“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的天下”。申论不仅对于取得公考的胜利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未来机关工作起到入门作用。在此希望广大考生重视申论应先从做好小题型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直至取得胜利。
国考申论写作技巧
我们知道,归纳概括题型是历年国考、省考申论科目测查的重点,因为申论科目从本质上来说考察的就是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除去申发论述题型,其他题型都是从归纳概括题型为基础演变而来,因此,明确归纳概括题型的答题思路,不仅可以解答归纳概括题型,而且是作答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综合分析等各类客观题型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专家将结合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真题第一道大题第一小题,来具体讲解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型的解答思路,以便给广大考生解答归纳概括及其他题型提供帮助。
给定材料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己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题干:“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教育专家将以此题为例,详细介绍申论科目归纳概括题型解题答题思路与解除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通过审题,我们发现题干要求“概括原因”,可以确定题型为归纳概括题;作答对象为“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5”;问数只有1问;作答要求为“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第二步: 阅读材料,把握要点。根据审题确定的作答范围及作答对象,迅速返回到 “给定资料5”,通过关键词“黄河相对安澜800年”定位,可以发现,作答要点主要集中在“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部分。通过关键词“黄河相对安澜800年”与运用表示原因的关键词汇“与…有关”可知,原因之一为“王景治河时选定的东汉黄河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通过表示并列的关键词汇“另外”,可以发现,另一原因为“王景治河时所采用的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对于延长行河年限有一定作用”。通过进一步阅读发现,以上两点原因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所得。继续阅读就会发现,“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后至隋代的500年间,为黄河史上的另一阶段,其主要特点为“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这两点分别是从黄河水文和植保特点来看的。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合要点。要求中的“简明扼要”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条理清楚”主要说的是答案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条理性。“不超过200字”更是对概括能力的考察。这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上和逻辑上对答案要点进行相应加工。内容方面,通过材料中“从治黄工程角度看问题”和“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研究”两点表述,根据“同范围法”,我们可以将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分为“从治黄工程角度看”(主观原因)和“从黄河水文植保特点看”(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另外,在不影响要点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将要点中的修饰性词汇等删除,以做到“简单扼要”;逻辑方面,归纳概括题型作答结构为“总括句+要点的罗列”,发现要点之间关系实为并列关系,按此逻辑整合要点即可。
第四步:规范书写,完美呈现。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以将所有答案要点提炼并按照总-分结构罗列,最终将答案要点落实到卷面上,这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卷面的整洁程度与考生的最终得分。最后落实到卷面上的答案为
“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有:从治黄工程角度看,王景治河时选定的东汉黄河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王景治河时所采用的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对于延长行河年限有一定作用。从黄河水文植保特点看,王景治河后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中游地区暴雨记录较少,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湖泊洼地较多,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尤其是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导致输沙量减少。”
看过“2017公务员申论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