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湖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湖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保障民本利益,政府需转换执政理念。在不少强拆事件中,总能找到政府强权的身影。在宜黄强拆事件中,有官员大放厥词: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这种执政思维无视生命的尊严,也无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城市化本身没有错,可是,当贫困县的“新城”建设最终成为“烂尾楼”,当强拆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当良田被轰隆隆的推土机铲平,当无家可归、无业可做的农民在城市化浪潮中艰难生存,当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让农民愁眉不展,有关部门应扪心自问,自己的职责在哪儿?政府应“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征地过程中,不要越权、强权,更不要违法操作。

  保障民本利益,政府还需保障农民长远生计。征地改革中,不仅要合理提高农民的土地补偿,还要建立农民生活长期保障机制,否则征地就变成“砸农民的饭碗”,使失地农民被农村和城市双双边缘化。相比城市居民,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都是弱者。在激烈的求职竞争方面,失地农民没学历、缺技能,很难实现长久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失地农民欠缺相应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却面临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这就需要一方面改革补偿制度,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证其初始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领域同享城市待遇,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普遍出现“以城吃乡”现象,由于现行征地制度的各种弊端,农民无法公平分享土地资本化后的升值收益,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为保护农民利益指出了改革方向,也为改革征地制度拉开了帷幕。

  湖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精准扶贫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3年,正是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在2年多后的今天,再次对这个小山村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关切,充分体现了扶贫工作在“十三五”新征程中的分量和地位。从收入有没有增加,到大龄男青年的“脱单”情况,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正是扶贫工作是否见实效、扶贫举措是否改善了百姓生活的朴素标尺。“十二五”期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但在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回头看”,这既是为了巩固工作成效,防止返贫现象出现,也是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让精准扶贫成为持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长期动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草案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要注重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并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广泛参与机制,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相关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共需要脱贫人数达到5575万人,要使得这部分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扶贫任务,任重道远。

  一方面,精准扶贫要“授之以鱼”,即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当然,扶贫资金、社会保障等对口支持不可或缺,但“授之以鱼”不仅在于单纯提高个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水平,而是要为摆脱贫困形成、长时期的有利条件。比如在一些乡村,道路不通、网络不畅,缺少发展产业的硬件;教育资源等软件的缺失,更可能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要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就需须更加丰富“授之以鱼”的内涵,不仅要关注收入,更要关注教育、交通、医疗、信息网络等各个侧面,实施的扶贫。

  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更要“授之以渔”。扶贫不能只靠“输血”,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才是达成“十三五”精准扶贫目标的根本之策。所谓“精准”,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脱贫路径。以十八洞村为例,该村虽然产业基础薄弱,但自然环境优越,因而成为旅游定点村,通过旅游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当然,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条件有所差异,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也各有不同,唯有深入其中、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贫的效用。

  扶贫工作,不仅事关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更事关社会公平,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用好精准扶贫政策,增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注重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湖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与德性

  综观历史,历代为政者都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至今举世称道;唐太宗虚心纳谏,以文治天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辉煌局面;康熙皇帝注重编修文化典籍、吸纳西方文化科技,教化人民德行。时至今日,习更是提出了政策好不好要看人民是哭还是笑,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标准。那么究竟何为好政策?“好政策”不仅事关政治清朗与国家民族大义,更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民的思维形态,使得每个公民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从来为政者,宁不忘渔樵”。“好政策”符合民意是政策得以实施和推行的基础。唯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制定政策,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所有“好政策”的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符合人民意愿,也是我党增强公信力,巩固执政的基础。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社会的规范、纪律。一个社会要想平稳的发展,就必须每个公民遵守一定的规范,在一定的约束之下生活。“好政策”就是希望能够利用政策的约束培养起公民遵规守纪的意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约束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培养了党员干部自律自觉的意识,还政治清朗于民众;信箱的设立按照既定的程序受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给公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引导公民理性思考;“限塑令”的出台,用经济调节的手段约束公众随意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因此,政策之好不仅在于人民满意本身,更在于通过政策,培养公众理性思考,规范公众理性行为。

  “好政策”更要涵养公民德性。“德性”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公民的品德修养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高考政策,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试想,如果邓小平同志没能适时的审时度势,恢复高考,还能焕发亿万青年的读书热情?培养出如此之多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知识分子吗?各项反腐禁令的密集出台,约束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更培养了党员干部自律自觉的意识,试想如果党和政府不能及时颁布禁令,遏制“不正之风”仅靠百姓的舆论谴责和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能够真正净化社会不良风气?能够用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吗?可见,好政策能够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贪婪邪恶的部分。“好政策”不仅是人心所向,理性规范,更有利于涵养公民的德性,提升公民德行素养。

  苏东坡在杭州治理西湖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满足了民众的实际需要;密集出台的反复禁令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引导了政风民风的转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增强了人民体质,加速了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由此可见,好的政策不仅是人心所向、民心所指,更应引导公民理性思考、理性行为,从而涵养公众的德行。唯有如此,才能让好政策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看过“湖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8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