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河北公务员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河北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实事求是地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扶贫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回顾我国农村的减贫历程、展望我国农村未来的减贫前景,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来看,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让大多数人受益,并摆脱贫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979-201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6%,农业生产年均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这是37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最重要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和减贫效应尤为明显。1979-1985年的7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农业生产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2%,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用7年时间把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半,最根本的力量是农村改革释放出的增长潜能。

  从包容性增长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帮助边远地区和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推进,涓滴效应出现递减,主要原因在于,实施沿海率先开放战略这一外在因素和区位比较劣势这一内在因素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地区未能及时搭上全国经济增长的快车,城乡二元体制阻碍农村进一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为对冲涓滴效应递减,我国从1999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9年超过东部地区,全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从2002年起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逐步在农村建立起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从2004年起实施农业补贴和主要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从2006年起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全国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从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来看,国家拿出专项资金,瞄准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取得了明显的减贫效果。由于区位条件非常不利、人力资本极度匮乏,总有一部分乡村和农户,涓滴效应难以惠及,包容性增长难以覆盖,需要靠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早在1982年,我国政府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安排“‘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1986年,我国政府提出要对“老少边”地区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并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94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在过去30多年间,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和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我国有效减贫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影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将下降,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将进一步减弱。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措施,如以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持续提高农产品相对价格,将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十三五”期间使扶贫标准线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是未来更长时期在我国推进2015年后发展议程、消除绝对贫困和改善底层40%人口的收入状况,都需要加大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的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使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河北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最让全国人民关注是近1亿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三农”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扶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仅靠原有的单一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思维与精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与思维实现精准扶贫,就要积极拓展扶贫方式与方法。既要实打实地落实扶贫责任,因材扶贫,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更要端正导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寻找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丰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贫开发的内容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更见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脱贫的关键是增收,农村增收的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培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扶贫,既要找准当地农业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引进的科学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发挥产业带动支撑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素质,形成扶贫工作新态势。

  精准扶贫,打赢这场硬仗,就要在扶贫机制创新上谋改革、求突破。新一轮扶贫开发面对的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闯的“深水区”,必须要依靠借助农村深化改革,形成扶贫开发新机制。既要改进扶贫考核机制、责任机制,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也要改革扶贫项目和资金运作办法、监督管理办法,保证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法、阳光、透明。要以扶贫开发的科学、规范和实效,精准发力,真扶贫,扶真贫,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河北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打造智慧城市 构建新型城镇化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管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智慧城管”的默默护航,点亮城市管理导航灯,还是“智慧银川”的大胆创新,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新风尚。这无不体现着人类发展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智慧时代。因此,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以打造智慧城市为中心。

  智慧城市中所谓的“智慧”,并不是简单的以计算机技术支撑城市发展,而是顺应信息化网络时代潮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社会生产、人们生活领域,以实现“创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居民福祉”为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的建设面临着持续扩张和需求多元的挑战,亟待一种思路、一个办法来解决城市发展出路问题。于是,在机遇和挑战相遇下,选择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明智之举。

  发展信息技术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强力支撑。过去,一个城市的管理工作是量大而复杂,并且往往管理者“出力不讨好”,很难让广大市民都满意。但现在,有了“智慧城管”,依托信息技术,实时监测情况,及时收集城市管理相关数据,不仅能随时了解城市动态,实现对整体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整合,还能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效率和能力,有效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安全。不仅如此,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对于“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不再仅仅体现在管理上,还在公共服务上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因此,智慧城市的打造的确离不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而“以人为本”才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根本原则。人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城市未来建设的服务对象。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但是过度依赖技术,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建设规划会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以技术为风向标的建设,最终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就是让人的生活更幸福。假若脱离了本意,那么城市也就失去了建设灵魂,其再多的发展也不会有意义。在法国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他们注重对人的服务,在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能看到以市民为中心。总归一句话: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才是对的。

  城镇化建设是每一个国家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发展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还是继续往前走?在这个时候打造智慧城市,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既可以避免西方城镇化式的发展悲剧,也可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径,让城镇化建设真的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路!
看过“河北公务员申论范文”

8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