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科学立法,加强制度保护,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在暴利的驱动下,河道非法采砂活动屡禁不止,不仅给河道及防洪安全造成威胁,也给水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设水生态文明,需须实现最严格的制度,用制度保护环境。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以长江非法采砂为例,行政处罚产生的震慑力远远不够,违法成本过低,是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了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保证河道防洪等方面的安全,需须严格科学立法,通过追究河道非法采砂者刑事责任,加强制度保护,守护水生态安全。

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筑牢水生态文明建设防线。目前长江河道管理管理上尚缺乏衔接,在执法过程中,支流、湖泊往往成为违法采砂船躲避干流上高压严打的避风港,一些河流滥采乱挖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要达到依法、科学、有序的采砂管理目标,需要加强部门管理合作,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河道安全。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需依、执法需严、违法需究,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秩序,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是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如何用法治的刚性力量守护好水生态文明,是一个亟待解除的问题。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标本兼治,以法治守护水生态文明,确保人们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 共筑文化强国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建设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然而,当下“扶不扶”、“王林大师”、“优库门”等等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频频成为社会焦点,拷问着道德良知,折射出价值观错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弊病。如不及时整治,势需引发道德危机,甚至国将不国。为此,政府应果断拿起法治武器,让法治为道德建设撑腰,开启道德建设源头之活水,汇聚起强国兴国的伟大力量。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政府需须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法治轨道,使其固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其兴衰直接关系整个民族的兴亡,关系中华传统血脉的延续。令人疼惜的是,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娱乐化、庸俗化的趋势明显,各类“秀”争相比丑、各式“门”频刷底线,为什么会这样,国人缘何如此重口味?毋庸置疑,这是由社会道德迷失,精神缺“钙”所致,如不正视,即便侥幸富了,也只是外强中干的“空心菜”、“暴发户”,唯有从构建道德机制入手,正本清源才是治本之策。为此,政府应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建设、社会管理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配合、国民参与的道德践行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应建立保护英模切身利益机制,解决英雄后顾之忧。建立英模保护机制就是保护正义,保护英模就是守护希望。回望过去,正义缺失、精神迷失、冷漠无情等问题,曾经是道德建设的“痛点”,是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引起了关注,促进了道德的重构,涌现出了很多道德模范,舍身勇斗歹徒的青年学子——柳艳兵、易政勇就是其中代表,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值得反思,英雄保卫了人们,我们用什么来保卫英雄?难道唯有被广泛关注一条路可走吗?为此,政府亟需建立健全英模典型保护机制,把宣扬保护英模行动上升为国家意志,给英模保护一个正式名份,让制度惠及英雄。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应建立完善典型激励机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习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典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喜的是,在全国上下的努力下,学做典型成为时代风尚,为乡亲守护光明38载的农电工--葛春,子债父偿的诚信老爹--李开诚等“最美”人物相继涌现,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宣扬典型只是上篇文章,激励典型是下篇文章,两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制度远比激情更可靠,激情退却过后,用制度给典型淬火,方管长远。藉此,政府应把典型激励纳入文化强国建设机制中,打造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典型孵化器,让典型在激励机制的引领中遍地开花、结果。

确立道德建设机制,共筑文化强国梦是筑梦工程,是良心工程,是民族成长进步的阶梯,是国之大事不得不察。政府应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把道德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为道德建设机制装上“安全阀”,用有力的制度保障道德实践,宣扬传统、宣扬典型、保护典型,让人人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共圆文化强国梦。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从文化视角看,也存在追求浮华、模仿西方、刻意标新等误区,需要加以改进和规避,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纠正追求浮华的偏向。一些城市建设盲目追求“世界第一”“亚洲之最”,这种追求浮华的做法是错误的。表面华丽气派但缺乏人文含量的城市,显露出来的往往是单调、浅薄与浮躁。相反,像伦敦街头随处可见新旧砖块拼接而成的路面,却丝毫没有影响其作为国际知名都市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城市建设除了要在城市功能完善和优化上下足功夫,还要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做文章。应坚持精约简省原则,在就地取材上多动脑筋,在因势利导上多想办法,学会“花小钱办大事”;杜绝花里胡哨的做法,积极践行简洁洗练、辞约意丰的城市建筑理念和风格。当然,精约简省不等于简单粗放,宏观构想要科学、微观设计要到位是其基本要求。

纠正模仿西方的偏向。有些城市热衷于模仿西方做法,过度重视引进国际元素,企望借此迈向国际都市。这也是不对的。在城市建设中适当吸取西方先进理念和文化精华并没有错,但唯洋是举容易食洋不化。实际上,越是想赢得国际注意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就越是要珍视和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施效颦只能落得个贻笑大方。同时应看到,城市建设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策略,而且是担当,我们有责任把每座城市都建成展现中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和平台。还应注意,城市建设需要立足本土特色。如果城市规划建设只知“摊大饼”,修建政务大楼只选“宝塔官帽”造型,改造广场只懂布设音乐喷泉,那么这座城市需将淹没在城市的汪洋大海中。一座城市只有充分挖掘人无我有的地方文化,积极尝试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入手,表达和展现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才会脱颖而出。

纠正刻意标新的偏向。近年来,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依然存在未将历史建筑和古迹纳入城市建设考虑范畴、为提高任期政绩而无视保护工作以及不懂得如何保护等问题。有些城市为标新立异而大拆大建,甚至“拆真古迹、建假古董”“复制古城、搞滥经典”,毁坏了大批历史建筑和古迹等城市文化元素。世界各国实践经验表明,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与推动城市设施更新、功能完善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解决方案是践行“立新而不破旧”原则:为满足现实需要而适当做加法,为保护文物需要而尽量不做减法。这样就能确保历史文脉以建筑和古迹等形式被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千年古屋才是保护对象,也不只是名人故居才应得到保护,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和古迹都应纳入保护范围。这是因为,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而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城市文化完整图景的真实底色。

看过“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8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