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一:“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赢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为大势所趋。那些原来见怪不怪的体罚陋习,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上有师德“红线”,下有自媒体遍地开花、“捂盖子”越来越难的社会监督,一些品行不端的老师受到了惩罚,敢于触碰底线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要批评,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称之为“教育”呢?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长辈还一副“很受用”的模样。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

  学校的校风、校纪、学风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笔者几次听到老师私下感慨,“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及时批评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一句:溺子如弑子。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只要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支持老师。况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闻过则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怎么就批评不得了?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畏惧,对老师批评难以接受,等将来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能不被社会狠狠“教训”吗?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吗?

  当然,作为教师,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毕竟,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学生变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谛。

  2017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二:捆蔬菜的胶带有没有害,该有个说法

  捆绑蔬菜的胶带甲醛超标严重的报道已经不止一次了。不同地方的质检机构给出的检验结果相差较大,有的显示不超标甚至指数更低,有的则显示严重超标。专家说法亦无法统一,有的说不会造成危害,有的则称需要防范。

  近日,央视记者将一捆用胶带捆绑的蔬菜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测试结果显示,与胶带接触的蔬菜部分甲醛超标10倍!专家指出,目前超市所使用的胶带基本属于工业级胶带,建议消费者购买蔬果后,将胶带接触到的部分尽量连皮削掉,或直接扔掉。

  对于甲醛超标10倍的鉴定结果,许多人估计没有什么概念,但甲醛的危害的确不小——吸入少量甲醛不会造成急性中毒,吸入大量甲醛会令人出现严重腹痛、呕吐、昏迷、肾脏受损甚或死亡。而甲醛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争议,还在于其致癌性。

  有一点令人困惑,有关超市捆绑蔬菜的胶带甲醛超标严重的报道,已经不止一次了。不少地方的质检机构都受托检验过,结果往往相差较大,有的显示不超标甚至指数更低,有的则显示严重超标。而专家说法亦无法统一,有的说不会造成危害,有的则称需要防范——真是云里雾里。

  而可以确定的是,对于胶带的使用,我国并没有相关标准。在国家标准《(GB/T 23509-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分类》中,并没有关于蔬菜捆绑胶带的相关规定。而根据《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产品包装应当符合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及保障安全的要求,便于拆卸和搬运。对胶带,目前的检测指标也只停留在外观、尺寸、初黏性、持黏性等,没有与食品相关的测试标准。也就是说,即便捆绑蔬菜的胶带真的是甲醛超标10倍,也可能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用胶带捆绑蔬菜的危害,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行动,比如浙江宁海2013年就下发通知,停止使用有黏性胶带直接接触包扎蔬菜;哈尔滨2011年也下发了《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不过,这些规定都是区域性的,尚未形成气候。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从居民身体健康的角度,捆绑蔬菜的胶带都应尽快有个说法。

  2017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三:缺乏操作性的“彩礼标准”不如不出台

  结婚是人生大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家里最花钱的事。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7日,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文件出台后,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婚事简办,离我们还有多远?

  众所周知,结婚大操大办,尤其是在农村很盛行,彩礼价码也是一涨再涨,简直成了人们办喜事的心头之患。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提倡节俭办婚事,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因为给儿子娶媳妇,一些老人不仅花掉了一辈子的积蓄,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有些家庭为此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由此返贫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这对于国家的扶贫攻坚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如此,高昂的彩礼还恶化了社会风气,导致盲目攀比。因此,狠刹过度要彩礼等歪风邪气,有助于文明办婚事,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这个婚礼“指导标准”,就是想号召当地人移风易俗,提倡节俭、文明办婚事,这一初衷是好的,却也有很多不可操作性。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这些号召非常有必要,虽然不一定都能做得到。但“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车辆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这一条,就有些不切合实际。试想,在不少农村,很多家庭都是“大家庭”,不但家人众多,亲友、同事、村民加起来10桌人恐怕不够,所以,超过10桌也有情可原。再者,6辆车也不知是怎么界定的?为什么不是7辆、8辆?如此“量化”还是显得有些不“人性化”,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走样。

  还有“重头”彩礼,提倡彩礼不得高于6万元,可是有些家庭连这个数还没达到,尤其是在某些贫困地区,那么这个“指导标准”岂不在暗示低于6万就是“丢面子”吗?而有些婚礼的婚车也达不到6辆,那是不是也因为“不达标”而显得“丢面子”呢?在农村,有不少人对面子看得很重,那么“指导标准”是不是就有误导之嫌呢?

  婚事毕竟属于民俗,相关部门有必要引导,但过度干预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如果明知道“指导标准”不太具有可操作性,那还不如不出台。如今在我国的一些乡村,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这些民间组织基本上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组成,其中的规定就属于“乡村民约”,容易被村民接受。这对简化红白事,移风易俗,减少村民的经济负担,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作用,更是解决了群众“不想办而又不敢不办”的难题。这样的“理事会”才切合实际,既可操作,又受群众欢迎。

  所以,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婚礼“指导标准”,出发点是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结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至今未除,导致彩礼价格畸高、人情攀比、大吃大喝等不良社会风气日趋盛行,不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还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建设新农村有很大的负面形象。政府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都可以理解,但要想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上来,不是靠出一个文件就能见效。而是要从根本上让群众知晓节俭的意义,铺张浪费的危害,移风易俗的迫切性,就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搞明白,引导群众破旧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由此,出台文件还不如成立更多的“红白理事会”可行。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节俭办婚事,一定会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结婚是人生大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家里最花钱的事。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7日,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文件出台后,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婚事简办,离我们还有多远?

  众所周知,结婚大操大办,尤其是在农村很盛行,彩礼价码也是一涨再涨,简直成了人们办喜事的心头之患。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提倡节俭办婚事,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因为给儿子娶媳妇,一些老人不仅花掉了一辈子的积蓄,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有些家庭为此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由此返贫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这对于国家的扶贫攻坚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如此,高昂的彩礼还恶化了社会风气,导致盲目攀比。因此,狠刹过度要彩礼等歪风邪气,有助于文明办婚事,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这个婚礼“指导标准”,就是想号召当地人移风易俗,提倡节俭、文明办婚事,这一初衷是好的,却也有很多不可操作性。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这些号召非常有必要,虽然不一定都能做得到。但“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车辆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这一条,就有些不切合实际。试想,在不少农村,很多家庭都是“大家庭”,不但家人众多,亲友、同事、村民加起来10桌人恐怕不够,所以,超过10桌也有情可原。再者,6辆车也不知是怎么界定的?为什么不是7辆、8辆?如此“量化”还是显得有些不“人性化”,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走样。

  还有“重头”彩礼,提倡彩礼不得高于6万元,可是有些家庭连这个数还没达到,尤其是在某些贫困地区,那么这个“指导标准”岂不在暗示低于6万就是“丢面子”吗?而有些婚礼的婚车也达不到6辆,那是不是也因为“不达标”而显得“丢面子”呢?在农村,有不少人对面子看得很重,那么“指导标准”是不是就有误导之嫌呢?

  婚事毕竟属于民俗,相关部门有必要引导,但过度干预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如果明知道“指导标准”不太具有可操作性,那还不如不出台。如今在我国的一些乡村,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这些民间组织基本上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组成,其中的规定就属于“乡村民约”,容易被村民接受。这对简化红白事,移风易俗,减少村民的经济负担,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作用,更是解决了群众“不想办而又不敢不办”的难题。这样的“理事会”才切合实际,既可操作,又受群众欢迎。

  所以,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婚礼“指导标准”,出发点是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结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至今未除,导致彩礼价格畸高、人情攀比、大吃大喝等不良社会风气日趋盛行,不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还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建设新农村有很大的负面形象。政府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都可以理解,但要想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上来,不是靠出一个文件就能见效。而是要从根本上让群众知晓节俭的意义,铺张浪费的危害,移风易俗的迫切性,就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搞明白,引导群众破旧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由此,出台文件还不如成立更多的“红白理事会”可行。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节俭办婚事,一定会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看过“2017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8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