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2017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一)
人类的发展,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中包括着文化需求。曾经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当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谈不上文化惠民,更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
但多年来,我国经济勃兴,文化衰微。显见的现实是,农村一些乡土文化沦为“非遗”古董,逢年过节,传统的扭秧歌等乡村演出已非常罕见;企事业单位原先办得红红火火的各种文艺队、体育队也早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加班、再加班;中小城市里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不是被拆迁,就是改为他用,偶尔能有几次文化演出,但“天价门票”只能使其变为权贵者的“盛宴”。一些地方动辄提出“文化搭台”,而“唱戏”的却是经济;文化只是媒介和装扮,而非涵养公众的思想文化的有益养分。而这种文化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我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这种形势下,补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势在必行。
政府部门必须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要适应形势变化和顺应群众期盼,增强文化惠民的渗透力,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一个社会群体健康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对提高,与此相应的,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我们要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在丰富他们文化娱乐生活、陶冶情操的同时,向文化强国继续迈进。
2017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二)
捍卫新闻媒体的职业伦理
利用媒体公器非法牟取私利,挑战新闻从业者的伦理底线,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行业的害群之马,必须从严治理、严厉打击。继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之后,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2013年10月31日决定吊销陈永洲的新闻记者证,建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出通报称,将对《新快报》相关工作进行整顿,对发现的问题作出严肃处理。这是新闻界一次整肃记者队伍、捍卫职业道德的果断行动。
改革开放38年来,新闻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在助力当代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记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然而,盛名之下,少数媒体记者放弃了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搞起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甚至大行新闻敲诈、新闻勒索等不法勾当。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形象和尊严,让整个行业为之蒙羞。毫不留情地打击害群之马,就是维护新闻记者群体的清白声誉;从严从快地整顿违规违纪现象,就是捍卫新闻媒体的职业伦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变革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变,一些领域发生严重道德滑坡,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种不良风气也必然波及媒体行业。越是处在这样的转型期,越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越是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新闻从业者越是要筑牢道德底线、恪守职业操守。只有“三省吾身”,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才能保持良好的职业声誉和形象;只有严肃纪律、有邪必惩,才能保持整个新闻队伍的肌体健康。
新闻舆论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社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激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新闻记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坚守职业道德、牢记责任使命,才能有效释放激浊扬清、匡扶正气的强大正能量。坚决打击害群之马、捍卫媒体伦理,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好话语权、监督权,新闻媒体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清除阻力、凝聚合力、激发动力。
2017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三)
注重网络剧的精神引领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近两年网络剧异军突起,使得文艺生态的面貌与格局为之一新。但是,由于准入门槛低,趋之若鹜者众,为了博取资本方的关注,不少网络剧匆匆上线,给人一种有数量、缺质量,有热度、缺尺度,有市场、缺气场的印象。
作为新近兴起的艺术形式,网络剧目前可谓处于“井喷”阶段,既有蓬勃的活力,也有不成熟、不规范的阶段特点。表现之一是不少网络剧创作者和网络播出平台缺乏底线意识,为追求刺激、“极致”的收视效果,在题材、尺度和价值观上同现有法律法规“打擦边球”。比如少数网络剧中频频出现粗口、宣扬暴力、宣扬封建迷信等内容,并由此形成了“破窗效应”,容易造成谁胆大、谁更“重口味”,谁就越能获得观众关注的不良示范,这对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尤需重视的是,网络剧的观众以青少年为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一些过分消极、负面的信息将会侵蚀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他们的人格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守住内容底线,无论对网络剧产业健康发展还是产生积极社会效应来说,都是现阶段网络剧行业的必要坚守。也只有守住底线,网络剧才能获得更加良性的成长基础与生存空间。
对网络剧的行政监管是一种必要的底线管理,而建设健康有序的网络剧精神家园,最终要靠网络剧主创群体的内生动力。如果网络剧生产者仅仅将视线停留在“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上,那么说明我们离健康积极的网络剧生态环境还相去甚远。我们要善于激发网络剧生态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其良性成长。其中,在完善网络剧准入规则的前提下,至少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以评奖等方式为网络剧指明前行方向,鼓励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鼓励精品脱颖而出。二是将以往成功的文艺成果创建机制辐射到网络剧领域,在尊重新媒体属性的前提下,催生出多样式、多体例、符合文艺规律的优质网络剧内容。三是鼓励文艺名家积极参与网络剧创作和评论,丰富网络剧的文化构成。通过这三方面的结构性调整,优化现有网络剧生产环境,推动优秀作品的大量产生。
数字化技术媒介开启了多介质转化、跨时空表达、多媒体互动的新格局,新颖的交互性传媒体验使旧有的传播语汇被打破。然而,无论信息的承载介质如何不凡,喧嚣退去时,焦点终将凝聚在文艺内容的审美价值上。就目前而言,网络剧尚处在媒介属性开发的初级阶段,互联网行业乃至内容生产者仍关注于技术与形式层面的“震惊”效果,焦点尚未集中在内容品质的提升上,网络剧行业所特有的技术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艺术价值优势。如果能主动缩短网络剧的发展瓶颈期,将网络剧发展聚焦在内容品质提升上,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产业进步。
看过“2017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