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近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问题所困扰,堆存的垃圾总量达70亿吨,垃圾已侵蚀掉我国80万亩的土地,其对大气、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和大量滋生蚊蝇传播的疾病,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科学、有序的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势必造成环境污染,危及社会的发展。如此情境下,东莞市以立法形式,对餐厨垃圾处理进行规范管理,向垃圾分类处理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样本意义。
目前各地对餐厨垃圾管理缺位,法规滞后,执法困难,造成餐厨垃圾收集无序、处置任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在倡导文明餐饮消费的同时,有必要对餐厨垃圾处理实行全程监管,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对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实施集中处置和市场化有偿收运处置机制,从而打造安全健康的餐饮消费保障体系,这对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环境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应借鉴东莞的做法,尽快制定《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建立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明确有关单位必须承担的责任。比如,食品加工单位、饮食经营单位、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生产单位,应当承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义务,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有关规定,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餐厨垃圾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滴漏、撒落。
同时,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禁止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者销售,禁止将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禁止将餐厨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收运,禁止将餐厨垃圾裸露存放;对违反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规定的行为,除依法给予处罚外,还应实行累计记分制度,列入“黑名单”。特别是,应积极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柴油提炼、垃圾焚烧发电等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新型环保型处理设施,予以重点扶持。
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愈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促使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同时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是2014年初《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实施以来,高校学位点调整涉及范围最广、调整数量最多的一次,标志着高校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调整步入常态化。
学位授权点的多少,不仅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育人与科研水平,也直观体现着它在全国高校矩阵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位授权点只增不减,导致了竞相申请、一味追求数量尤其是博士点数量的倾向,大家都不惜跑关系、拉资源,个别高校甚至直接将它作为评估校领导功绩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估、质量监测手段,使得不少高校学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毕业生无论在科研学术水平还是岗位适应性方面,都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机制应时而生。早在2014年初印发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中就明确要求每6年进行一轮合格评估,不合格或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则要调整或撤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5年底又下发通知,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进行动态调整。今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2009年—2011年获得授权的2000余个学术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专项评估,公布了不合格与限期整改名单。
学位点的撤销,有两类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主动“挤水分”,过去学位点设置相对比较松,很多学校一窝蜂地追捧新专业,回过头来看却发现并不成熟,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些“鸡肋”专业;另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变化使然,尤其是就业市场的压力,让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被打入冷宫。比如,此次被撤销最多的学位点,就是一度被视为“香饽饽”的软件工程。
高校学位点的调整,对在读学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不管这个学位点是否撤销,学校都会为学生负责到底,直到他们拿到学位毕业。调整学位点试图改变的,是高校的质量标准和发展方向。这次撤销的576个学位点中,学术学位点是专业学位点的4倍之多;在新增的学位点中,专业学位点增加近160%,其中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等以往布点少、但当下为国家急需的专业方向。学位点的开设更加重视社会需求与实际应用,总体上讲对学生是有利的。而人才培养愈发有的放矢,对学校的声誉从根本上也是有利的。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学位点,正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只有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挤干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水分”,促使高校从争取学位点数量、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等外延式扩张,转向关注育人质量的内涵建设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当高校真正面向社会、注重质量、突出特色、育人为本,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才能水到渠成。
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快递包装物浪费巨大,如何“绿”起来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快递业包装物至少消耗了30多亿条编织袋、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仅胶带量就足以绕地球赤道425圈。从环保的角度,这种局面亟待引起各方面重视。
很多人早就发现,快递箱、编织袋沦为一次性消耗品,带来了巨大浪费。近几年行业内外,不少人都在为此支招,但结果总是不太乐观。比如,有人曾建议用“软包装”逐渐取代包装箱,但面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暴力分拣”,该办法只适合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快递,乃至仅限于短途的同城快递。此外,还有平台企业尝试推行可回收的塑料环保箱。问题是,在可能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快递企业都愿接受这种做法,更何况环保箱还面临二次清洁,同样也会增加人力物力,短时间内未必能得到商家积极响应。
也有快递企业从流程上着眼,尝试现场回收快递箱。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包装箱、包装袋在拆封后很难完好。再者,其回收过程增加了投递时间,而回收的纸箱如果无法二次利用,经济上的收益远不如投入的人力成本高,难以延续。环保不但是理念上的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企业经营成本问题,在各方对快递包装成本异常敏感的情况下,单纯呼吁“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最后总免不了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在鼓励这些尝试的同时,“绿色快递”重点还是要解决普遍性问题。首先应该从技术上突破和创新,让包装材料更环保,减少难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包装,增加易于循环利用的环保包装。比如用于防震的气泡塑料袋,国外已有厂家生产出更易回收处理的纸球,其原料为废弃纸张,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为球状,在具备防震、重复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可回收处理。除了引入更多环保包装材料,还需要作为最终环节的消费者的配合。对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比如,有快递公司就试行用户上缴10件快递包装、免费为其寄一件快件的做法。
总之,只有从源头让包装材料更环保,从终端上促进其回收利用,快递才能逐渐“绿色”起来。
看过“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